汉江时评 |躬下身子才能真正听到民声,察到民情

2022-08-05 10:24:01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 费元法

察民情是下基层的着力点,是解民忧的第一步,民情“察”得全面精准,才能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才能为精准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只有躬下身子,走到基层,走到老百姓当中去,才能真正听到民声,察到民情。

察民情,要防止“主观臆断,察非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在脱贫攻坚时,有贫困户埋怨驻村干部:“我要的只是一个苹果,他却给了我一筐梨”。为什么群众不领情,为什么会出现错位,根源就是缺少倾听和沟通,缺少深入调查研究,缺少对群众所思所急所盼的精准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察民情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群众放到主体地位上对待。既要做群众的忠实“听众”,弄清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又要杜绝不切实际的随意承诺,同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能简单“照单全收”,“眉毛胡子一把抓”。

察民情,要防止“一叶障目,失之偏颇”。群众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因立场、需求和所处环境不同,通常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察民情,光“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抓好调查研究。一是要放下架子。不能高高在上,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二是要兼听则明。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要不怕“打脸”,敢于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三要去伪存真。从实践中验证,判断真假,用事实说话,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察民情,要防止“隔靴抓痒,避重就轻”。不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各种理由推脱、打折、截留。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效果清单,让所办的事情与群众的期待合拍,让办出的效果让群众满意。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以此来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编辑:刘洋 审核:王雨婷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