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乡土文化”让乡村旅游活起来

2022-08-12 09:01:13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费元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席卷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许多乡村文化资源价值得到重塑,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时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促使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与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仅让城里人赏心悦目,也给农村人带来就业增收机会,还成为拉近城乡感情、促进文化交融、加快要素交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产业。

当前,利用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利用“不当”。地方对乡土文化底细不清,价值不明,乃至定位不准,路径不优,重点不突出,缺乏高水平策划与规划。二是利用“不足”。乡村旅游大多限于垂钓、吃土菜、摄影等休闲娱乐或营造乡景野趣,乡土文化含量低。三是利用“不特”。乡村旅游产品常见模仿抄袭,或舍弃田园风貌、农耕文化,追求城市化、园林化,缺乏“乡”味,或者推崇西化、洋化,失去“土”味。四是利用“不活”。发展方式老套呆板,缺乏创意创新,体验互动不够,不能运用新手段调动游客兴趣。

“用当”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来自农业时代,不乏落后陈旧甚至封建糟粕,与如今乡村振兴中构建现代文明要求不相符合,须批判继承、合理利用。对于其中值得传承弘扬的部分,要大力创新利用;对于虽然落后但仍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要通过适当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利用现代表达方式,激活其生命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虽然有局限但仍有价值的部分,要适当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现代影响力和感召力。

“用足”乡土文化。尽可能予以创新利用、分层利用、叠加利用、多维利用,开展文化旅游,研发文创产品,发展相关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例如,保护并活态利用好不同风貌的传统村落及乡土文物、非遗、民俗、红色文化、名人资源等,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开辟农趣体验园,让家长带着孩子体验骑牛、犁田、打谷、钓虾、抓泥鳅、掏黄鳝,以及跳房子、放河灯等活动;利用当地民俗物品、土菜、点心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利用乡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倡导良好家风,创建文明村社,促使新农村新文化的培育与养成。”

“用特”乡土文化。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立足乡土文化特色,创新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放大特色旅游效应。运用文化创意,结合科技手段,将乡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转化成高水平、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或场景,创造特色;将乡土文化资源的旅游转化与周边山水田园的美化优化构成完美组合,形成特色;利用乡土文化结合当地其他资源发展新产业,催生新业态,构建特色;巧用乡土各色资源,打造各类特色民宿,开展多样化旅游活动,并结合定制旅游、预约旅游等,实现优质服务,彰显特色。

“用活”乡土文化。增强体验与互动,变静态为动态、平面为立体、消费者被动受教为主动参与。开展深受不同人群喜爱的多种趣味旅游活动,进而衍生出多元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从供给侧出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历、游学、增知、启智、休闲、娱乐、摄影、写生等多元化需求。运用科技手段,让游客“穿越”到古遗址、古战场、古代传说等历史情境中历险猎奇。发展智慧旅游,利用VR、AR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旅游,让红色景点活态再现当年血与火的斗争,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动受教,使乡村旅游真正活起来。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编辑:崔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