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繁荣文艺创作,推出精品力作

2022-08-23 08:34:29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周钰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出要求。

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在告别缺衣少食奔小康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神生活成为人们对于生活的更高层次追求。文艺作品,要在铭记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很多叫卖的电影作品,如《长津湖》《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等,都是以历史为背景创作出的精品力作。而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采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巧妙地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为一体,展现了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这些文艺作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文艺的视角,反应出历史的真实面貌。在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同时,生动形象地将书本上的文字搬上荧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历史知识,弘扬革命精神。历史是文艺创作的宝贵财富,更需文艺创作者深耕历史、挖掘历史、展现历史。

人民是生活的创造者,是文艺创作的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还要将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融入到文艺创作中。如《中国医生》《你好,李焕英》等电影、《三十而已》《安家》等电视剧,均是聚焦中国人民的普通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而音乐《武汉伢》,更是将武汉抗疫的点滴融入到歌曲中,“声”入人心、催人奋进。这些文艺作品,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或是抒发情感引起共鸣,或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生活以启迪。文艺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阳春白雪,更需要下里巴。接地气的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总能在记录当下的同时,通过某个瞬间打动人民群众,获得人气口碑双丰收。

文艺创作既可以反映历史、记录当下,也可以创造未来。除了电影、电视、音乐等门类的文艺创作方式,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愉悦之外,美术、书法、摄影、舞蹈等文艺门类,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融入到文艺创作发展中。如湖北省美术院开展乡村振兴大型墙绘创作活动,通过主题鲜明的手绘墙体画,提升乡村形象;春节前夕书法家“迎春送福”入基层、摄影家“拍张全家福”等活动,把节日的祝福和群众的所需相结合,将文艺送进千家万户。这些文艺作品,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增添色彩,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文艺作品既有理性的真实,也有感性的真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融入到文艺创作中,必能推出更多为人民喜爱、为时代流传的精品力作。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编辑:崔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