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28日在天津开幕,大会以“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自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以来,网络空间迎来了一股清朗正气,网络生态环境持续转好,但网络暴力、信息泄漏、造谣传谣、电信诈骗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规模全球第一,形成了庞大且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且触网年龄不断降低。网络已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上网是休闲娱乐、社交沟通、工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网络也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开阔视野的窗口,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提升能力的条件,但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青少年思维活跃、模仿力强,但认知能力差,辨别能力弱,极易受网络乱象影响。扮丑、炫富、软色情、诱导打赏、“祖安”言语等低俗乱象屡刷下限,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误导青少年三观的重要因素。比如,直播带货作为新型营销方式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但由于部分网红主播的不良示范,让“读书无用论”大肆流行,许多青少年甚至放弃学业加入直播大军;有的小学生在网络攀比风、炫富风的影响下,将“当小三”“被包养”当成人生理想;更有糊涂家长为了一时利益,不顾孩子身心健康,将孩子包装成主播、童星,成为低俗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殊不知,一些低俗主播之所以能获得短暂的流量,完全是享受了我国数字经济风口和巨大市场的双重红利,没有真才实学,往往如昙花一现,根本不可能长久。
为保护未成年不被网络低俗乱象侵蚀心灵,必须正视落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营造清朗、纯净、文明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使用网络。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围绕8个方面的网络乱象,开展了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有效遏制了网络乱象滋生蔓延,为建设文明网络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中央网信办继续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10个方面开展专项行动。作为网络社会的参与者,人人都应参与网络治理,弘扬时代新风,维护网络文明,共建网络美好精神家园。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随意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乱象极易反弹,加上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新场景不断诞生,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不断出现。因此,净化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生态,建设文明网络必须持续深入、久久为功。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