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付云
近日,一旅游博主在网络上发视频称,自己在重庆武隆天坑游玩时,选择了雇人抬轿子上山,却遭遇网暴。有网友指责:“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一时间,“如何看待景区轿夫这一职业”在网上引发热议。
众所周知,在旅游景区,为了能更好地欣赏自然风光,游客花钱购买抬轿服务,抬轿师傅付出力气提供服务并得到回报,双方地位平等、公平买卖,是一个再正常微小不过的市场交易场景。而且,在网传的视频中,不难看出,博主本人全程和抬轿师傅互动频繁、亲切交流,甚至还试着抬轿子以感受对方的生活不易。如此温馨和睦、充满善意的行为,就算是隔着屏幕,每一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因而何谈“践踏他人尊严”一说?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网友假借“善良”之名,打着以维护景区抬轿人利益的幌子,不分缘由给他人乱扣“践踏尊严”罪名,看似充满了对抬轿师傅的“人文关怀”,实则是落入了歧视体力劳动者的窠臼。这种“正义使者”的做法背后,弥漫着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本质上却是道德绑架的恶意和敌视,既伤害了每一个想为生活而努力打拼的普通劳动者,也给那些想要以行动来帮助他人的人心中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网暴伤疤”。可以说,这些冠以“道德审判之名”、行网暴之事的“键盘侠”,是在“好心办坏事”,甚至某种程度而言,是“坏心办坏事”,于情于理皆所不容。
人言道:“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近年来,网暴力现象频频发生,已不在少数。从“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女子因打赏少遭网暴自杀”,到“女孩给学校捐了5万元的巧克力被网暴”“毕业生因染粉红色头发谩骂”,再到“糖水爷爷被迫停业回家”“雇轿上山被指践踏他人尊严”……一系列的网暴事件接二连三出现,给向善向好的网络空间蒙上了一层“阴影面纱”,为社会、为人民所不齿,亟需严格监管以正视听,才能让恶行无处隐匿,让正义得以昭彰。
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肉攻击、造谣诽谤、道德绑架的非法行径都应为之承担法律责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暴力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网言网语”束缚在法律框架下平稳运行;同时也要畅通实名认证机制、网暴敏感词检测机制、违禁语封禁处理等执法通道,让网暴者、道德绑架者等一众“键盘侠”暴露于法律的阳光下避无可避。另一方面,被网暴者在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应害怕网暴有所畏惧,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权、合理维权,既是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正当行为,也是对网暴者予以法律惩戒、让其付出代价的务实之举。试想,倘若任由网暴者逍遥法外,那才是对恶行的屈服,也是对善良的不公。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如抬轿师傅所说的一样:“他们不仅不反感抬滑竿,相反还希望更多的人来坐,这样才能增加收入”。现实生活中,那种动辄挥舞虚无道德大棒指责游客的言行,不仅不会帮助他们,还会造成他们收入的减少,是名副其实的“帮倒忙”。每个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每个人为生活的努力也都值得被肯定。真正的道德感是促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而非假借“善良”外衣,行伤人作恶之实。平等看待每一份职业、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体谅他们的辛苦付出、尊重游客的自由选择,才是对抬轿师傅、对平凡生活最好的馈赠。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