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明哲文
汉水清风,润物无声。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以“大力弘扬清廉守正、担当实干之风”为主题,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精心部署“自选动作”,奏响廉洁“最强音”,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作为青年干部,理当积极投身宣教活动,不断夯实廉洁根基,敬法畏纪,知耻守节,为公为民,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走好新时代“青廉”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敬法畏纪,不敢腐。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纪律底线一旦突破,思想便会沾染尘埃,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松窗梦语》里曾记述,张瀚初任御史,去拜访好友王廷相。一路上他只见两个轿夫都穿着新鞋,走路很小心,生怕弄脏鞋子便择地而行。这时突然下起雨来,道路变得泥泞,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水坑,于是便不复顾惜地向前走了。王廷相听说此事,就告诉张瀚:“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青年干部在成长中难免遇到很多诱惑,若心无敬畏,行无所止,纪律的底线就可能被各种“糖衣炮弹”攻破,直至滑入违法违纪的深渊,“倘一失足,无所不至”。
知耻守节,不能腐。不义之财受之为耻,只有练就铮铮铁骨之傲气,方可不以一己私欲玷名节。古人云:“耻可以全人之德。”宋代学者陈襄在《州县提纲》中也说:“明有三尺,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可戮,独不可一毫妄取。”明代忠心义烈的于谦少时便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也谈到,为谢绝各方馈赠清代官员张伯行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名节之于官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官位财富丢了还可以再获得,而名节一旦有亏就毕生难复。
一心为公,不想腐。《礼记》有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无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大公无私的铁肩道义是无数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牺牲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价值追求,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内在动力。青年干部要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让理想信念、红色基因深入思想和心灵,牢记权为民所赋,亦为民所用,正确对待、谨慎用好、严格管住手中的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