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评论员
“奋力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共同开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昨日举行的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既确立了任务、厘清了思路,又指明了路径、细化了举措,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鼓足信心、注入动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圈,提高经济集聚度和城市竞争力,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抓手。因此,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发展“三大都市圈”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襄阳都市圈,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襄十随神”四地共同的使命、目标和任务。
发展规划共谋起引领作用。发展襄阳都市圈,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城市能否成“群”,都市能否成“圈”,规划同编至关重要。襄阳要加强与各地的紧密协作,对襄阳都市圈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问题系统谋划、准确定位,十堰、随州、神农架要推动各自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都市圈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不断提升“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紧密度、协同度、融合度。
基础设施共联是有力支撑。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尤其是在都市圈发展的初期,必须通过贯通基础设施,促进生产要素流通。要坚持区域发展、交通先行,以建设一体化的都市圈交通网络、便捷舒适的都市圈客运体系、经济高效的都市圈物流体系为重点,抢抓政策“窗口期”,加强重要基础设施联合申报争取力度,加快“硬联通”项目建设,以高水平互联互通促进一体化发展。
产业发展共促是关键所在。都市圈是畅通经济循环的主战场,产业协作是都市圈建设的关键。要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招商,合力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四地要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协作交流平台,整合资源携手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协作有序、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联保共治是重大使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确定了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襄十随神”四地同属汉江流域重点地区,推进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义不容辞。要加强水文水情、气象等数据共享,推进河湖长制一体化发展,统一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共同做好水安全、水生态工作,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
公共服务共享是民生所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都市圈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当前,“襄十随神”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建好用好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以群众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医疗、社保、养老、公积金、就业等民生服务为切入点,持续优化区域通办流程,扩大通办事项覆盖面,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都市圈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以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为新的起点,“襄十随神”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强协同之举,走融合之路,增共赢之效,奋力提升襄阳都市圈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度和整体竞争力,携手答好区域协调发展“联考卷”。
《襄阳日报》(2022年9月28日2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