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让丰收的色彩更加绚烂

2022-09-29 17:16:03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风清露冷秋期半,人间处处丰收忙”,经历了春天的耕耘和夏季的生长,仲秋时节在希望的田野披上了绚烂的丰收色彩,金色的稻菽、绿色的蔬菜、红色的辣椒、紫色的葡萄……还有新时代新农业的新风采:湖北南漳的高山蔬菜隔天就能送达全国多地的餐桌上;宁夏银川稻渔空间里的稻田画玩出了农旅融合新花样;贵州剑河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实现了“一键收割”……

吃饭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粮食生产就是头等大事,丰收不仅意味着吃饱,还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告别了茹毛饮血,文明才开始璀璨,解决了温饱,社会才快速进步。粮食连年丰收,让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越来越亮,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越来越坚实。

丰产丰收,靠的是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免除农业税、加强种粮补贴、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让农民种地越来越有盼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九年聚焦“三农”,已成为中央重视“三农”问题、坚定发挥农业这个“压舱石”作用的专有名词。浓厚的重农强农氛围,激励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丰产丰收,靠的还有不断进步的农业技术,从刀耕火种到耕牛铁犁,从半机械化到全机械化,每一次进步都让丰收更有底气,如今高新技术正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力量。遥感卫星、肥水一体化、环境监测等系统推动智慧农业正在形成并普及;北斗、5G、无人驾驶等技术更是让“无人农场”成为现实;“种子”创新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优良的种子不仅是单产的保障,也是品质的保障。机械化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成为历史,把农民彻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数字技术已贯穿播种、管理、收割全过程,订单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等新模式让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更省力、更环保。

虽然农业的生产方式在科技的推动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但丰产丰收关键还要靠人的勤劳奋斗。千百年来,世代农人的辛勤劳作才让世人免于饥寒;千百年来,无数农人的智慧和汗水凝结成了优秀、灿烂的农耕文化。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农业这个基础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亿万农民的耕耘、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钻研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悠久的农耕文化中汲取力量,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农耕精神,争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今年夏季,虽然多地的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加重了旱情,但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庆祝丰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农耕文化传统,也是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浪漫。在刚刚过去的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各地纷纷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同时也彰显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吸引了全社会对“三农”的关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丰收的色彩必将越来越绚烂。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编辑: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