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晚报讯(通讯员陈静秋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国庆假期,气温变化大,加上大吃大喝,作息不规律,各大医院急诊收治的脑卒中(俗称中风)患者比平时多。然而,不少患者因为不认识中风,或抱着“等等看”的心理,有的送治太晚而致终身残疾,有的甚至离开了人世。
62岁的李大伯,午间劳动时突然出现头晕,左下肢没力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在家人的搀扶下,李大伯回家休息半小时后,逐渐恢复了正常。60岁的赵大娘,因为头晕、左下肢没力气,在家躺了1天后情况却不见好转。就诊后,李大伯被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赵大娘被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
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佩洋表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长时间脑供血不足或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疾病。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多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每次发病持续时间仅数分钟,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但这是患者发生卒中危险的警示信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紧急医疗救治。
据权威资料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首次发病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为1个月内4%-8%,1年内12%-13%,5年内则达到24%-29%。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呢?
周佩洋建议,患者可用“中风120”评分系统自行评估:如果出现脸部不对称、口角歪斜、两只胳膊抬起单侧无力、说话口齿不清等任意一项症状,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会达到70%。
周佩洋提醒,脑卒中发生之前,约1/3的患者都出现过“身体警报”,如头晕、肢体无力、说话含糊不清等。但由于缺乏对脑卒中的认识,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只要躺一会儿就能缓解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变成了永远的伤痛。建议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均衡膳食,控制体重,定期体检。
《襄阳晚报》(2022年10月10日15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