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王艺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是坚持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智囊汇聚一堂,围绕“推动流域综合治理 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展开对话交流。进一步阐述了,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坚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长江是享誉世界的大江,在世界文明史和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承载着中国约32%的人口和约34%的经济总量,更是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有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通过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思路,合力推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才能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是最动人的长江底色。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长江渔业十分发达,各种渔网、电鱼等捕鱼手段层出不穷,导致长江鱼类迅速减少,江豚、中华鲟等一些珍稀鱼种濒临灭绝。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就是为了让长江休养生息。现已禁渔2年,成效初见。2年时间,长江生态系统里的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迅速增加,为肉食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是个良好的开始。要知道,一个生态系统物种的恢复,往往都是从食物链底层开始的。展望十年后的长江,其生态系统必然更加丰富稳定,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方式。2018年4月,在武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思路被打开,我们认识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实现协调一致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激活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本属性,终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回馈。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巫山,曾是宜昌市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我们就把造林和造景结合起来,大量栽植了女贞、栾树和柏木叶树种,把石头山变为红叶林、风景线”巫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郑渝高铁开通,进一步激活旅游资源,而以增绿促增收,实打实地是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典范。近年来,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等长江沿线城市,利用特有的区位优势,将发展和保护相结合,在长江沿岸开展了绿林种植、特色果园、船舶旅游、民宿研学等新产业,推动青山变现,绿水流金。一江碧水不仅鼓了腰包,绘就了新时代的靓丽风景,也推动长江经济带向好发展,夯实了长江生态环境屏障。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