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未成年人追崇文身,背后是错位的青春

2022-10-15 22:42:25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据中新网9月29日报道,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法院就某文身店向43名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方立即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并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公开媒体向社会公众书面赔礼道歉,而且这不是第一例因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被判向社会道歉的公益诉讼案件。

文身俗称刺青,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产物,彰显着强烈的独特个性,甚至在许多文化中,文身是一种社会阶级与地位的象征。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成年人将文身作为表达个性的方式,无可厚非。但是未成年人追崇文身的危害极大,且不说健康风险,文身不像贴纸能轻易洗去,清洗费用高,还存在对身体的二次伤害,关键是洗不掉或留下疤痕可能会影响一生。军人、警察、特殊岗位的公共事业人员等职业对文身都有严格要求,甚至文眉、文眼线、文唇这些美容类的文身在入伍体检中都视为不合格。相信在每个人身边,都有因文身而错失岗位或无缘军队的例子。天津北方网曾报道:一男青年年少时为了耍酷,跟风在胳膊上文了图案,用时一年多,花费几万块都没有洗掉,导致不能报考理想的公务员岗位,懊悔不已。

在古代,文身常常和刑罚、犯罪有联系,在犯人脸上刺字的黥刑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在普通大众眼里,文身往往代表着不良形象,尤其受20世纪90年代古惑仔系列等香港黑帮电影的影响,文身几乎和“街溜子”“黑社会”画上等号。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容易盲目跟风,为了好玩、耍酷而追崇文身还仅是得不偿失,但模仿古惑仔,甚至沾染好勇斗狠的江湖气息,就极其危险。2020年4月,沭阳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聚众斗案件中发现,涉案的未成年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文身,这种现象绝不是个例。未成年人追崇文身背后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价值观扭曲,把哥们儿义气当人生信条,追求享乐和感官刺激;有的是出于叛逆心理,以文身反抗管教;有的缺少关爱,文身风格暗黑,充满颓废情绪和“丧文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浙江等地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禁止为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文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虽然我国有些少数民族有文身的习俗,但一系列措施表明未成年人文身不是私事、家事,即便是家长也没有权力同意和支持。

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导致青春错位的不只是文身,还有抽烟、喝酒、校园欺凌等行为。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中学生现在吸卷烟的比例为4.7%;在成都、广州和哈尔滨三个城市调查发现,中学生曾饮酒率为53.3%。而抽烟、喝酒往往和校园欺凌、人身伤害紧密相关。前不久,河北邢台一位初一学生被初三学生堵在厕所要烟抽登上热搜。近年来,罗湖区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很多案件是未成年人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喝酒后引发的。

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抽烟、喝酒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才是根本。一方面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成长环境,一方面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抵制读书无用言论,纠正攀比风、炫富风,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崇高理想。家长必须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主要责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遵循,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避免错位的青春。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编辑: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