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未来之中国”已在今天

2022-10-15 23:03:59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虽然全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特点,但仍然迎来了出行高峰。假期首日,长三角铁路当天预计发送旅客258万人次,武汉铁路当天预计共发送旅客45万人次。

旅途中,我们满眼都是秀丽的山河、繁华的都市、丰收的田野;享受着琳琅的美食、便利的交通、贴心的服务,每一样都是国家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的象征。

今天的中国,已经彻底甩掉了落后的帽子,改变了羸弱的局面。1929年,“醉梦人”在《生活》周刊的“十问”均已实现,“未来之中国”已经到来。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多个国家直接“躺平”,而国内却依然能坚持动态清零,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坚实的保障。农业生产连续获得丰收,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粮食安全的防线越来越牢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国产第二代隐身战机进入最后研发阶段、新型主战舰艇装备海军,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我们无惧任何霸权威胁。北斗导航、“华龙一号”核电机、全球首款新冠特效药、电力主控芯片“伏羲”、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中国空间站等众多大国重器支撑着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今天的中国,已如方志敏期待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小康社会憧憬已经变成现实,甚至私家车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128元,民生保障网不断完善,人口平均寿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78.2岁。

今天的中国,是梁启超笔下真正的“少年中国”,朝气蓬勃、青春昂扬,经济稳步增长、文化繁荣昌盛、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和谐进步。中国GDP已稳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各种国际赛事和重要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5G通讯、量子计算、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中国高铁……大批领先全球的尖端技术,正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

进步的不仅是城市,广阔的农村同样生机勃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统筹发展彻底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模式,公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喝上自来水。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21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到446.6万公里;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全国共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正在加速形成。不信你看,在希望的田野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已被来回穿梭的各种农机替代,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正在普及;密织的“四好农村路”、明亮的小洋楼、整洁的村庄无一不彰显着幸福生活。

先辈们期待的“未来之中国”已在当下,中国正以更好的奋进姿态迈向新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编辑: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