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 全媒体记者 张丽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中42所,在校生9.1万人。十年来,襄阳市实施“规模与质效并重”的普通高中办学方略,由“壮大规模”走向“形成品牌”。
优质资源扩容增效
2018年,襄阳三中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襄阳四中新校区开工,2020年秋季整体搬迁投入使用,襄阳四中迁建项目喜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019年春季,市三十六中新校区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市二中大庆路校区维修改造项目完工并完成搬迁等。我市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为重点,不断优化布局、壮大规模、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引进良性竞争,先后对全市普通高中实施“迁”(迁建部分热点高中)、“扩”(对现有高中进行扩建)、“换”(将部分高中进行互换)、“合”(整合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优质高中资源。襄阳四中、襄阳五中等一批高中进入全省、全国先进学校行列。目前,全市的省、市级示范优质高中达到27所,在校生占高中学生总数的87%,成为支撑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石。
品牌效应激发活力
十年来,襄阳市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公平而有活力的办学格局。
一是建立了规范的基础教育招生机制。规范中考招生工作,采取“逐年扩大优质高中指标比例、两考合一、平行志愿、统一平台录取”等改革措施,成功遏制了各种招生乱象,切实维护了招生制度的公平公正。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合作机制。在办学目标、方向上实现“全市一盘棋”的同时,鼓励同质、同类学校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形成了一批诸如襄阳四中与襄阳五中、襄阳一中与襄阳三中、致远中学与市三十六中以及各县(市、区)一中之间既为竞争对手,又为友好合作伙伴的学校。
三是全面推行低重心运行机制。在各高中大力推行和完善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实施年级主任、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和任期制。公开、透明的选举模式,激发了教师队伍的主人翁意识,为有志中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
四是建立了高效的育人团队与“一生一策”机制。襄阳四中、襄阳五中等名校均建立了五大学科竞赛“选苗育苗”机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定奋斗目标与合适的学习共同体,建立“状元团队”和“导师制”,采取个性化指导、理想化育人,促进师生成就最好的自己。
高考屡创佳绩
高考可反映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襄阳市考生上省线率、本科上线率、一类大学上线率、高分段人数比例等多项指标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列,创造了“十年九个全省第一名”的辉煌成绩,提前3年实现了“‘十三五’万名学生上重点大学”的目标。
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市教育局将全市普通高中依据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规模等因素分成五个组进行分类考评,实行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对优胜学校予以表彰。
《襄阳日报》(2022年10月20日 7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