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王艺珺
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结构质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奇迹。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30%,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彰显了中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底气。
作为技术赶超型国家,中国通过引进、吸收、模仿和利用先进国家的技术,减少了自主创新阶段的高额成本和市场风险,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在制造业方面要走向更高水平、就一定要有所长,要走在前列,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说,今后要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发力,逐步扩大优质供给,来满足投资需要和消费升级需求。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则是重中之重,可鼓励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打造制造业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才储备是关键,大国工匠精神撑起制造强国。大国工匠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手握焊枪,打造火箭“心脏”和飞船密封舱;他们潜心攻关,确保中国高铁走在世界前列;他们切磋琢磨,让尘封千年的文物重现光彩。这些大国工匠,脚踏实地,敬业勤勉,他们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当下,要充分发挥大国工匠在振兴实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可尝试以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激励创造性劳动的制度,提高创造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并为其提供形式多元、渠道通畅、环境优越的培养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吸引更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实体经济插上数字化翅膀,发挥1加1大于2的效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数字技术注定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大家熟识的五菱宏光,因擅于捕捉车主需求,其车辆细节总是讨喜。从“拉货车”摇身一变成为“潮流车”,五菱宏光找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打破销量记录,创下连续24个月销量全国领先新高。在新疆广袤棉花田上,与腾讯合作的大疆农业将很难标准化作业且周期长的环节交给了植保无人机,而此类数字化手段的普及正是作业流程提速的关键。它预示着数字化正引领带动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结构优化。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