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楚骋
去年9月,我走上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小学部讲台的那一刻,恰逢国家教育新政“双减”全面实施。
我和语文组的同事们紧扣教学计划,守正创新,努力在校本课程上下功夫,在落实“双减”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经验如下:
“冬日课程”似暖阳。在寒冷的冬天,语文组开展了“冬日雅言”主题活动。在老师指导下,一、二年级学生带来了他们描写冬日的小诗;三、四年级学生开展了带冬字的飞花令比赛;五、六年级学生开启了小学部第一届冬日诗会。与此同时,我们推动语文、美术教学的融合,开展了“冬日创想”系列教学活动……诗词与冬天不期而遇,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孩子们心花怒放。
“春天课堂”播春光。春天来了,一年级开展的“春日筝好”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风筝上画画;在三、四年级的“春日上品”课程中,老师为同学泡上春茶,并讲解茶叶的相关知识;五、六年级开展了“舌尖上的春日”,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从色、形、意等角度感受古典诗词之美,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识拼小报”添情趣。去年10月至12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征,我们在一、二年级开了创作课,要求学生每月制作一期识字小报或拼音小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有效减轻了识字的压力。
“讲故事”中提素养。目的在于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孝亲敬老的种子,要求孩子们从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是发生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上的事情讲起。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小学不同年级语文课教学特点,设计推出了“查字大赛学识字”“读写绘”让作业更精彩等互动体验式教学活动,并将国旗、党旗、红领巾、少先队、劳动美、中国梦等元素巧妙植入其中。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持续革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能力水平、认知倾向等“学情”出发,统筹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我们才能落实好“双减”政策,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襄阳晚报》(2022年10月27日 16版)
(编辑:罗安 审核:金成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