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扎根乡村教育

——记南漳县武安镇协同中心小学教师刘杨

2022-11-10 09:17:42 来源:襄阳日报

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 通讯员 裴焕地 王善清 全媒体记者 张丽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最了解农村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们更需要我。”2014年9月,刘杨成为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的一名教师,之后调入武安镇协同中心小学任教。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刘杨,原本在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任教,她却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回到乡村。

助学生改变自我

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缺少语文教师,学校领导与刘杨商量,让她承担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对学习美术教育专业的刘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看到学生渴望知识的目光,刘杨毅然接受了任务。为了把语文课教好,刘杨每天结束工作后,仍坚持学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杨在语文教学方面摸出了“门道”,语文课《笋芽儿》获县级优课,《秋天的雨》获省级优课。除了带语文课,刘杨还兼带思想品德课和美术课。

2018年9月,刘杨调入武安镇协同中心小学,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刘杨带的这个班是一个令老师们头疼的班。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情况摸底后,她着手改变班级面貌,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学生端正态度。随后,她带领学生做了一棵“我的班级我守护”树,大家把“规矩”贴在上面,按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态度端正后,刘杨从规范学生书写着手,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刘杨将书写工整的作业本在班上进行展示、评奖,激励大家认真书写,再在班上安排“一对一”帮扶,结对学习,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用慈爱温暖学生

班里留守儿童较多,刘杨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心理状况。许晓琪(化名)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由于父母离异,她的思想波动很大,无心学习。刘杨了解情况后,及时找许晓琪谈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她的生活与学习情况。看到许晓琪鞋子破旧,刘杨向许晓琪承诺,考试成绩及格后奖励她一份礼物。当许晓琪凭借自己的努力穿上老师送的新鞋后,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刘杨对学生始终一视同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和呵护,她用慈爱温暖学生,用师爱感化学生,凭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内心。

刘杨除了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以外,下班后还坚持家访或电话访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刘杨深知,作为班主任还要具有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教学楼与当地的稻田只有一路之隔,一下课学生就围在走廊上看稻田。见此情景,刘杨抓住这一有利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她让学生谈论对大米的了解,给他们介绍一粒米的来历,为学生讲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襄阳日报》(2022年11月10日7版)

(编辑:刘洋 审核:刘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