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吴国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新一代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艺术教育日益普及,艺考热持续升温,推动了艺术培训行业迅猛发展。而与此同时,关于艺考培训“黑幕”“陷阱”等问题也层出不穷。10月,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作出部署,对面向中学生或未成年人的艺考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一方面,我们期待通过行业治理和监管,能够清除艺考培训中的害群之马,还艺考培训一方净土。但另一方面,更需要学校和家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考理念,让艺术教育回归追求真善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本质。
一直以来,社会用人对学历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明星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艺术类院校文化成绩要求普遍较低,导致许多考生和家长将艺考作为跨入大学的“敲门砖”。某些学校盲目追求高考升学率,一味地劝说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转学艺术,一再向考生灌输艺考就是差生上大学的捷径。此外,一些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民办院校为了收取更多学费,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增设艺术专业,将非艺术专业按照艺术类别招生以扩大招生规模。在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不少考生带着投机的心理或者怀揣“明星梦”报考了艺术专业,期待通过艺考走向迈入大学、通往成功的捷径。
然而,把艺考当作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和走向人生成功的捷径这一功利之心从根本上背离了艺术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艺考成为低分考大学的捷径,也极大地伤害了那些真正有艺术天分、热爱艺术并为艺术付出无数心血的艺术生。艺术是无法“速成”的,艺术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值得思考,艺术追求的是真善美,真正将艺术作为一种职业是非常艰辛的。速成的艺术生毕业之后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是否会在“走捷径”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事实上,在此次开展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前,教育部就曾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艺考改革一再加码。投机选择艺考读大学之路、艺考成低分考大学的捷径已成为过去。在决定踏入艺考之路前,学校和家长要指导考生充分考虑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就业规划、人生规划,作出理性判断。让未成年人不在学艺路上迷失,需要学生、家长、机构、社会的共同托举。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