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江珊
朔风起,万物藏,新闻人步履不停。时钟走到2022年11月8日,新闻工作者迎来了第23个中国记者节。飞驰的高铁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美丽乡村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这些精彩的故事,离不开全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去书写、讲述、见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工作者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参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无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日报》通过一次次创意十足的互动活动、一个个媒体传播方式的创新,让新媒体报道充满温度;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长山列岛》记录了长岛十年换新颜的故事,用生动的实例讲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吾家吾国》节目通过国之大家的人生故事和感悟讲述出: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文明的发展基因,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新闻工作者就是把坚守事业、坚定信仰、坚忍精神传播出去,在观众心中真诚传递。
见证时代变迁,也关心人情冷暖。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奥林匹克颂》演唱团队是来自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刚刚摆脱贫困的44个孩子,他们给世界留下了温暖的中国记忆。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杨亚红一直在追踪采访阜平县的故事,记录下中国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杨亚红说:“中国脱贫了,大家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天籁般的童声,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小康的声音。我的新闻理想是做好时代的记录者,对待每一次的采访报道,深入、深入,再深入一点。”通过讲述好故事的镜头,我们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平凡的面孔,新闻人们的感悟和记录着凡人微光,并把这些催人进步的力量传递得更远。
新时代带来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以此指导新闻实践,努力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表率。落实好“平实、朴实、切实”的工作要求,自觉适应媒体形态和传播业态的新变化,不断提升融合传播能力,筑牢新闻宣传主阵地。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强化百姓视角,提升扎根群众和运用群众语言的能力,采写传播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把新闻写在中国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心坎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舆论支持。
茫茫九派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广大新闻工作者时刻在路上。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