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躺平”“加码”要不得 用情用理筑防线

2022-12-09 15:31:12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杜艺薇

近期,随着国务院防疫“二十条”的出台,“7+3”变“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防疫“二十条”在很多人眼中俨然成为国家“全面放开”的强烈信号。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上有关要放开、要躺平的言论此起彼伏。一些诸如认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主张效仿西方国家“与病毒共存”的观点甚嚣尘上。但如果深入学习、整体把握“二十条”文件,就会发现所谓“躺平”是对防疫“二十条”的最大误读。防疫“二十条”强调的不是“放松放开”而是“科学精准”,要求根据疫情形势,不断优化防疫措施,准确把握防疫、抗疫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不因防疫、抗疫牺牲经济发展,也不为发展经济而在防疫、抗疫上全面“躺平”,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可以说是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躺平”的国家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截至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6.36亿,累计死亡病例超660万。其中欧洲目前死亡人数达196万,美国是112万左右。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强行躺平的结果无疑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反复感染势必会造成海量的重症和大批的死亡,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放纵,更与中国文化和抗疫理念相违背。

在坚决反对“躺平”论调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决杜绝“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过度防疫现象的发生。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地方防控压力不断加大。为了尽快控制住疫情,有的地方随意阻断物资流通、人员流动,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个别防疫人员遇到突发问题时,工作方式机械、单一,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意识,与群众沟通不畅,让群众寒心;少数地方涉疫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信息不透明造成群众恐慌;甚至有的地方视防疫“二十条”于不顾,长时间以封控代替防疫,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抱怨。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地方在执行国家防疫政策时,没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没有坚持“人民至上”。

三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只有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兼顾防控力度与温度,才能在这旷日持久的防疫攻坚战中取得决定性、彻底性胜利。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精准防控水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通过“精准流调”找到病例的密接,在迅速切断传播链的同时减少封控范围,以最低代价切断疫情的扩散,保证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的正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在执行防控政策时,要深入考虑是更加有利于人民的美好生活还是给人民的美好生活添堵,要充分保障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特别是要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关怀力度,时刻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打一场有温度的疫情防控歼灭战。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编辑: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