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

2022-12-12 09:19:10 来源: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张亭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作为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以专章的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部署,标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重申了宪法作为执政之基、治国之本的重要地位。

今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回顾党在百年奋斗中推进宪法建设进行的伟大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中国宪法走过的六十八余年风雨历程和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四十周年光辉岁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更加清晰。40年前,为适应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经过反复酝酿、数易其稿,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也就是我国现行宪法,由此诞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定位,更加明确提出:“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就是在不折不扣贯彻着以宪法为核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深刻回答了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为什么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将我们党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进一步拓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境界。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一部宪法的诞生,不仅奠定了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框架,而且彰显了一个执政党践行政治使命与承诺的法治起点和初心。我国现行宪法凝聚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最大共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重要宪法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现行宪法的一个鲜明品格就是精耕细作地与时俱进。在40年的实践中,现行宪法在保持根本性、权威性、稳定性的同时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这五次局部修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更加充分彰显了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持续旺盛鲜活的生机活力以及愈发成熟稳健定型的实践伟力。

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曾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到完善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国家标志法律制度;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到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掀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在踔厉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迎来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回眸四十年历程,历史与实践已充分证明,我国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党和人民事业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根本制度保障。我们要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继续与时俱进完善宪法制度和宪法实施机制。在历史启迪和传承中弘扬宪法精神,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彰显宪法理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轨道上发挥宪法更加显著的制度优势,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宪法保障。

(编辑:刘洋 审核:王雨婷)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