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 全媒体记者 张丽
从教三十余年,她以匠心教书育人,用爱传递教育真谛,她就是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历史课教师刘萍。
让历史课变得有趣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历史课枯燥无趣。而刘萍课堂灵动、有趣,让历史课变得趣味盎然,令人着迷,她的历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
刘萍研读教学理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为提高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她每天花大量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同时,刘萍积极尝试加强情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有效运用“历史情境教学法”,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图片、视频、历史课本剧等多元教学方式,还原历史实情,并将“教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
多年来,刘萍勤于教育科研,将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融进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风格,她主持的市级课题《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探究》,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撰写的《注重生活体验,再现历史情境,打造多彩课堂》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2019年,刘萍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项目”,参与全国初中历史学科资源研发工作。
用爱心浇灌学生
作为班主任,刘萍总是把爱播撒到学生心田。她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容他们的缺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她用爱心浇灌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奔跑。
对待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刘萍总是深入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爱好、成长环境等因素,再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通过谈心、鼓励、家访等多种方法逐渐引导、转化,使他们重拾信心,不断进步。
三十多年来,刘萍把教书育人当成崇高使命,她喜欢这个职业,更热爱这份事业。无论工作多重,她从不叫苦,任劳任怨,扎实上好每一节课。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刘萍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坚持线上教学,承担八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教学任务。复学后,刘萍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在期末全区水平能力测试中,她所带的班级历史学科教学成绩位列全区第一名。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刘萍被授予市、区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樊城名师”等称号。
以课题引领学校发展
第四十七中学曾因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办学特色不突出,导致学校发展乏力,一度遭遇瓶颈。2014年,刘萍牵头组织开展湖北省重点课题《生活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以课题引领学校的发展,2017年顺利结题。刘萍的教研团队设计出校徽,创作出校歌,提炼出校训、教风、学风等学校文化理念,形成了“生活德育、生活课堂、生活团队、生活文化”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如今的四十七中已成为襄阳市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学校。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刘萍在教研组一直起着“传帮带”的作用;作为主抓党建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刘萍狠抓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因党建工作特色突出,四十七中率先成为樊城区“三红校园”示范校,刘萍被评为樊城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襄阳日报》(2022年12月15日 5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