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陶成
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就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近期,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从朱治国身上,看到了“gong(公、攻、躬)”——一心为公、攻坚克难、事必躬亲的组工干部,读懂背后的意义,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汲取朱治国的优秀品格,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织干部,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坚定理想信念,争做“一心为公”的组工人。从柴达木盆地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朱治国服从组织安排,一心为了公家事。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机关,组织工作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对组工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讲政治首先就是要做到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组工干部要在信念坚定上做表率,争做最强党性的践行者、忠实者。面对“两个大局”的内外严峻形势,要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时刻对照党章党规“照照镜子”,自觉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锤炼组工干部的“硬骨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广大党员干部的领跑者,始终志存高远但不好高骛远,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政治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清醒,朝着“我能行我必行”的目标去奋斗,做讲政治的规矩人。
主动担当作为,争做“攻坚克难”的组工人。朱治国深入基层,组织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实施,克服两委干部学历低的问题。在基层,很多工作虽有经验可借鉴,但照葫芦画瓢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作为组工干部,要真正将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执政为民的“金标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以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拼抢实”的工作状态和作风,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党中央安排部署同我们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急难险重面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抢抓战略机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抓好组织工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也要有抓铁有痕、踏雪留印的干劲,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锚定目标不松弛,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甘于默默奉献,争做“事必躬亲”的组工人。朱治国每去一处都会在地图上勾画,青海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无私奉献是组工干部必备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更是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组工干部作为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组织部门任务重、人手少,履好职尽好责必须要事事把关、事事亲为,不仅需要自身驱动力,更需要增强无私奉献精神。组织工作政治性极强、专业性极突出、工作标准也高,这就要求组工干部既要对基层情况一清二楚,又要对本职业务工作专精,不断提高处突问题的本领,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工作提质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组织工作归根到底还是群众工作,组工干部要切实强化公仆意识,时时用党的政治要求、政治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工作面前常思责,利益面前常思德,不争名、不揽功、甘于奉献,做务实肯干的“老黄牛”,知人善任的“行家里手”,时刻发挥走在前列、作表率作用,以时不我待的“赶考”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编辑:刘洋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