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秦路杰
近期,随着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多地防疫政策逐步放开,“小阳人”“牧羊人”等诙谐用词刷爆朋友圈,大家纷纷转发起居家治疗指南,掀起一阵“囤药潮”。随着市民群众对布洛芬等防疫药品需求的急剧上升,也出现了天价药、异地抢购偏远地区热销药等乱象。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政策调整优化期,盲目、过度囤药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当前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出现紧缺的现象是暂时的。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介绍,总体看,我国新冠治疗药物产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工信部将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问题;另一方面,用药效果会因患者年龄、既往病史、病情阶段等因素而各有不同,无病乱吃药、贸然用药容易适得其反。对各种社交平台上疯传的“新冠囤药清单”,业内专家相继解读提醒,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永庆介绍,“囤”不可取,“备”药要科学。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和轻型,没必要大量、非理性地抢购药品,但家中可适量预备一点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中成药、常规感冒药,同类药物准备一种即可。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当前每个人要切实当好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履行好个人防疫责任,应坚持正确佩戴口罩、非必要不摘取,勤洗手、常通风、尽量减少聚集和流动;提倡打包就餐、错时就餐;符合条件的可按要求接种疫苗,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积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情绪和规律作息,不断增强身体免疫力,更好地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一些不良商家囤积居奇借机涨价的行为也加剧了这种恐慌性抢购,必须出重拳整治。近日,针对部分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异常波动情况,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集中摸排哄抬价格线索,进一步加大价格监管执法力度,立案并查处了一批涉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款明确:“经营者不得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并进行公开曝光,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形成震慑效应。经营者也应树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意识,自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
抗疫,每个人都是重要一环。做好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科学理性对待,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少一些恐慌和盲从。愿我们携手与共,共克时艰!
来源:汉江网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