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日报讯(通讯员袁一君 全媒体记者胡采棣)8月16日,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波从市场环境建设、政务环境建设、法治环境建设、开放环境建设四个方面,围绕改革创新、机制创新、监管创新、畅通创新介绍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体情况。
坚持以市场环境建设为核心,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行“一照多址”,加快“一业一证”改革,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推行全程电子化办理方式,让群众少跑腿;推进投标保证金改革,以电子保函方式替代现金收取,持续推进“评定分离”改革;持续推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工程,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依托省、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将有关联的多个监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我市聚焦“市场准营更便捷、控制成本更有效、要素保障更有力、市场监管更有为”的总目标,全力打造宽松舒适的市场环境。
坚持以政务环境建设为基础,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全市17个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湖北政务服务网、省统一受理平台深度对接,561个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市县乡共开设综合受理窗口928个,均可通过统一受理平台进行受理办件;建设完成1个市级、12个县级、116个乡镇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三级城运体系全覆盖全联通;再造审批流程,将小型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通过聚焦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我市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网通办”提质增效、“一窗通办”成效明显、“一网统管”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以法治环境建设为保障,持续推进监管创新。推进诉讼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12368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现跨域立案100%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全面落实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件每件收取100元诉讼费办法,降低破产争议解决成本;加强财产处置力度,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入“法拍贷”服务,司法拍卖成交492件7.85亿元,溢价率为22%;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综合使用替代型强制执行措施,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9745人次、限制高消费24986人……我市坚持以实际问题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持续推进平台融合、降低收费标准、提升执行质效、执行方式创新,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坚持以开放环境建设为突破,持续推进畅通创新。指导企业自主选择全国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货到放行”“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节约通关时间;出台综保区招商引资政策,补贴符合标准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并规范口岸收费清单目录制度和常态化收费公示机制;简化外资项目核准手续,所有备案的外资项目一律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持续拓展自贸试验区口岸功能,做强对外开放平台,利用“楚贸通”平台为全市388家企业,提供了7505次服务……通过聚焦对外贸易的堵点难点,探索新举措、新政策,我市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自贸区优势地位进一步彰显。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重要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对标全国、全省最高水平驰而不息抓落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襄阳力量。”陈波表示。
《襄阳日报》(2022年8月17日3版)
(以上视频由武文亮制作)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