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海晶 毛小青 张华 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8月份,襄州区气候持续干旱,抗旱保苗形势严峻。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发动两级人大干部和四级人大代表,共同行动起来,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先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查、优化营商环境视察“回头看”、“绿满襄州再提升”代表约见等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交办,督办整改,助力抗旱保收。
位于龙王镇唐岗村红水河的一座泵站是襄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一,此项目建成后,可为龙王镇冯营村、唐岗村等村浇灌3000多亩农田。襄州区人大常委会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查时发现,项目虽然已经建成,但因部分埋设的管道施工质量不达标,造成试水的过程中,多处管道漏水严重,部分农田被冲毁,项目根本无法使用,冯营村、唐岗村等村浇灌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村民们的用水问题,该区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三次组织该区人大代表现场察看,将此问题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并跟进督办。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改督办,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抗旱的关键时期,该泵站开闸抽水,极大地保障了3000多亩农田的浇灌。
黄龙镇明湾村三组位于该村最高处的一个丘陵岗地上,44户126人,有耕地面积932亩,其中水田240亩。今年入夏以来,多次雨水与该组“擦肩而过”,持续干旱导致旱情严重。黄龙镇人大主席团在开展抗旱保苗调研时发现,44年没用的老泵站因年久失修,不少管道堵塞、破裂、损坏,漏水严重。于是,该镇人大主席团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组织专班人员,对漏水管道进行全面排查,多方筹措资金1.6万元,投入人力物力,疏通渠道2800米,更换管道25节。短短3天时间,成功引水入堰入地入田,保障了农田生产供水需求。
襄州区人大常委会以实际行动投身抗旱一线,走田间、访旱情、作指导、作表率,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先后实地走访调研抗旱保收情况30余人次,带动四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奔赴田地一线,多措并举解决村民用水用电难题。
峪山镇80多名人大代表下沉村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发动志愿者、老党员、群众等300余人日夜清淤清阻,挖沟引水,架设水泵,保障农民农田生产用水。响井村通过抽引熊河西干渠进行灌溉,解决了坝北近400亩良田的缺水问题。大坡村在旱情开始前就提前谋划,组织人员开展清淤畅渠行动。群众一呼即应,共疏通3条渠道,总长29.7公里,基本保障了全村500亩稻田、800亩特色水果基地的灌溉用水。蒋岗村协调了一台洒水车对农作物进行大水漫灌,送来了“及时雨”。
为确保“三夏生产”用电安全,朱集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积极与供电部门对接,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免费安装三相抽水电表50余块,抗旱保苗面积达4万多亩。高温天气期间,更是开通抗旱用电“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抗旱用电报装、架线、验收、通电、保修“一条龙”服务,对抗旱应急报装接电申请特事特办,简化报装手续,优先保障抗旱用电,确保了夏种作物安全度夏,为秋季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襄阳日报》(2022年9月6日3版)
(编辑:刘洋 审核:金成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