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陈松
元旦期间,因襄阳某景区迎来“30万”南阳观光客,引来众多网络人士关注,有河南网民戏称“南阳挣钱襄阳花,襄阳GDP 顶呱呱”。在网络舆论推波助澜之下,作为襄阳网民,觉得这样的戏言听听就好,襄阳南阳不能因为网络戏言为两城合作发展设立边界。
襄阳与南阳同属南襄盆地、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山水相连、风俗相近、人文相亲。一衣带水、交通便利是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两省群众跨省旅游的优势。“30万”南阳人下襄阳,可能是被襄阳景区烟火吸引,也可能是一种自发行为。河南游客来襄阳旅游,会对某一时段的襄阳GDP 带来增长,但是人来人往,游客交织本来就是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元旦期间又有多少外地游客涌入南阳呢?如果群众自发旅游行为都让人不舒服,那么逢年过节那么湖北人去四川、河南甚至湖南旅游,湖北的各个景区是不是可以哭晕在地上?作为一名襄阳人,在朋友圈中经常出现同事去河南老君山、宝天曼等地旅游的照片。旅客去哪里游玩是种自发行为,发掘旅游资源和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才是地区发展的根本。相比30万人游襄阳,元旦期间人满为患的老君山、少林寺等一系列河南景区,难道都只是河南人自己在充人头,一点都没有外省游客的影子?利用不对等的消息,冠上博流量的标题,将两省群众自发周边游,变成与GDP挂钩的旅游之争,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心理,不值得关注与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南阳素有帝都、药都的美誉,更是张仲景、张衡等名人的故乡,更何况南阳还坐拥宝天曼、伏牛山等秀美风光,独特的药膳文化,悠久的文化底蕴,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省内交通便利,都是南阳的魅力所在。论旅游资源,论特色美食,论文化底蕴,南阳和襄阳差不多。襄阳、南阳自古区域相连,两地携手发展,襄阳前往河南开展旅游推介,都是两地在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做法。2022年7月25日,南阳市与襄阳市签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框架性合作协议,准备发挥两地交通优势,在襄阳唐白河航运开发、汉江航运通道等项目上加强合作。不断加深合作,襄阳南阳说是兄弟城市也不为过,兄弟俩难道为谁占了一两块钱的利润而起争执?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强强联合,才能会开创发展新格局,互通互补互相搭台子才能携手闯出一片天地。一味地树立假想敌,放弃原有优势,走发展竞争的道路,不会取得好成绩,也走不远。
原先看过一个有意思的理论,说是贸易的出现源于原始人的一次走出去。因为互相串门,所以原始人可以发现互相缺什么,实现以物换物,实现了原始贸易的雏形。同样道理,在发展中,只有久久努力方能成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天与一分钟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唯有以年为单位才能体现出担当和智慧。据新华社视频报道,南阳党政领导一句“刺激很大”将这场争论推上了新层次。作为党政领导,不应该被网友情绪带动,应当在如何立足现有资源谋求大发展中找思路。对于旅游产业,不应该被地域情结所困扰,应当鼓励游客在出出进进中实现湖北、河南双发展。不应该受刺激,应该敞开双臂,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联动,通过南阳人多走出去,襄阳人多走进来的形式,促进经济联合发展。一次低谷一次大规模出行都让部分人心疼,那能怎么办,闭关锁城?还是不顾南阳山清水秀实际,开展景区大建设大开发?板凳愿坐十年冷,坚持既定战略,走出特色才能将南阳优势发挥最大。一味地被网友情绪带着走,只能让双方城市利益受损。
有首诗说“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古语无从考证,但是在发展的路上还是要看远一点看开一点,毕竟抱团发展的时代,人为的为城市发展设立边界不可取也不明智。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