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1月6日,湖北日报客户端刊发《襄阳力争今年经济总量突破6400亿》一文,指出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襄阳经济总量力争实现6400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加快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新蓝图已擘画,高质量发展集结号已吹响。极目展望,新年度襄阳将积极练就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宽肩膀” “厚脊梁” “真本领”,持续增强产业跃升、人才集聚、“交产城”融合信心。
聚焦“市之要事”推动产业跃升。众所周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首要任务,回头望望一路走来,襄阳市蹄疾步稳。数据显示,2002年全市经济总量仅456.6亿元,2008年、2011年、2015年、2018年、2021年襄阳GDP接连突破1000亿、2000亿、3000亿、4000亿、5000亿元大关,连续数年稳居全省第二位,连续数年位列全国城市50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放眼今朝,胜利就在眼前,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1个4000亿级汽车产业、4个1000亿级产业、4个500亿级产业”的现代产业集群,助力产业跃升。通过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实施襄阳东站区域综合开发,建设高铁新城,抓好33个文旅体产业项目,开展“襄阳好风日”城市品牌营销,建设文旅新城,助推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
智汇襄阳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今年,襄阳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最强的信心,广开合作大门、广揽天下英才、共创事业新辉煌,推进全市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着力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全面落实“1+7”人才新政,力争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70个、高层次人才1500名,吸引2.5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目标定位,围绕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全面推动人才政策和制度创新。着力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优势,广开进贤之门、广铺纳贤之路、广筑聚贤之基、广成荐贤之风,聚天下英才创享未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发展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全面补强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去年,郑渝高铁贯通,襄宜高速开工,鱼梁洲隧道、襄阳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316国道河谷汉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车,小河港通江达海开启水运新时代,襄阳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优势更加明显。新年度,本着不等不靠精神勇作为,紧盯呼南高铁襄荆段、合襄高铁、襄阳至宜昌高速公路、襄阳至信阳高速公路、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老河口至南漳高速公路,自觉强化服务、强化主人翁精神,主动跟踪、主动推动。端正履职尽责态度擅担当,积极推进襄阳机场改扩建,加快小河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河谷港区至316国道疏港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水铁联运、江海联运等物流组织模式。通过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和临站临港临空经济,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切实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着力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旭日江山,春耕秋获;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湖北省赋予襄阳都市圈“引领、辐射、联结、带动”历史使命。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时代重任,襄阳勇扛,风起鄂西北,“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逐梦汉水畔,崛起“副中心”,襄阳高质量推进汉江流域标杆城市建设行稳致远。
(编辑:罗安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