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改进政绩考核,让“躺平式干部”不再坑人

2023-01-30 09:34:38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韩元元

2023年春晚小品《坑》爆火,不仅“笑”果良好,且寓意深刻、辣味十足。有观众评价道“不但好笑而且解气”“这节目立意我爱了”……中纪委网站也针对《坑》发出评论:不能让“躺平式干部”再坑人了。

如何让“躺平式干部”不再坑人,如何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需要从深层次找准躺平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有的老年干部临近退休,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已“退居二线”不用努力;有的中年干部自持资历老,不能正确对待进退去留,甘当“老油条”,工作激情锐减、工作标准急降,失去了本该的责任和担当;有的年轻干部觉得在基层发展有限,一心一意想遴选到上级单位,将大量精力和时间花在准备考试上,忽略了本质工作。所以干部躺平既有自身政治素质不高、进取精神不强的内因,也有考核质效不高、激励约束不足的外因。要破解这种现象,就必须完善考核体系、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应用,用高质量的政绩考核,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水”。

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是解决如何考真考准考实问题的关键所在。要考准干部的实绩,就不能只在年终才开展考核,要将考核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尤其注重将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只有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考核方式,才能杜绝类似《坑》中郝主任“装病请假”“蒙混过关”“虚假锦旗”等现象,让担当作为、积极进取的干部有荣誉,让消极懈怠、偷奸耍滑的干部现原形。

“躺平式干部”面对考核,往往信奉“只要材料多,不怕干得少;只要汇报好,不怕成绩差”,所以平时工作不努力,在面对考核时却善于为成绩化妆、上色。《坑》中的郝主任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竟然向下属“借”成绩,这种不干活却抢功劳的行为,既损害自己形象,也挫伤身边干部的积极性。所以政绩考核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将对干部的监督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坚持既考结果又考过程,既考“显绩”又考“潜绩”,才能消除为考核而考核的形式主义。只要摒弃听汇报看材料、重座谈轻走访的考核方式,坚持跑现场、下基层的“一线考核”;坚持看成效、听口碑的“深度考核”;坚持评价干部见人见事的“以事考核”,像小品中半年都没有把“坑”填上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政治素质不高是“躺平式干部”的一大特点,也是躺平的重要内因。《坑》中的郝主任打电话给保卫科驱赶群众的行为,还有“人民群众对道路潜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你咋那么不小心”的言论,是政治素质不高的典型表现。现实中有很多干部像郝主任一样,把“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当座右铭,殊不知“少干、不干”才是最大的错,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其责,寒人民群众心、损党员干部形象、误社会进步和发展。必须把政治标准作为评价干部的首要标尺,不看表态看姿态、不看说法看章法、不看心动看行动,坚决把在领导和媒体面前装“公仆”,却对群众诉求百般推脱的表里不一型干部识别出来。督促干部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政绩内涵,是厚植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的最好方法,只有从内心消除懈怠,才能主动拒绝躺平。

政绩考核的最终落脚点在运用,加强结果运用,树立鲜明导向,才能发挥考核“助推器”作用。将考核结果和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工资晋级等挂钩,让勇担当、敢作为的“有甜头”“有奔头”“有劲头”,让混日子、慵懒散的“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才能更好地激励干部主动担重任、抗重活、打硬仗、创实绩,让“躺平式”干部不再坑人。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