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凡人之举共筑向善之城

2023-01-30 09:35:43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 周钰婷

近日,《襄阳日报》刊发题为《以人民为中心 让群众更满意》的襄阳市2022年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从凝心、立根、铸魂等三方面概括了2022年襄阳市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取得的实绩。

襄阳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工作实践中,通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汇聚凡人之力量共筑城市文明之光。

我参与,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城市共建。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参与城市共建是每一个人民群众的权利。为引导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2022年襄阳市开展创建惠民百件实事项目征集活动,人民群众可以针对与公共交通、环境卫生、文化教育、小区管理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各方面提出建议意见,为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襄阳文明网上还设立“文明播报”专栏,如19年无偿献血229次的“热血大叔”段德玉、拾金不昧的古稀老人张友德、尽心尽力守护汉江的环保志愿者等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得到播报宣传,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正是畅通了人民群众的发声渠道,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城市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智慧,才有了更多人愿意为我们的发展提出想法,才有了更多“金点子”落实到城市发展建设中。

我奉献,鼓励群众力所能及帮助他人。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人。在疫情三年中,“红马甲”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自愿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邻居们配送物品、协助社区加强防控宣传等等。正是他们的奉献,缓解了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缺乏的困境,为我们的疫情防控增添力量。在每年暑期,社区都会迎来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去到留守儿童家中,辅导留守儿童学习、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他们去到孤寡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老人唠唠家常。哪里需要大学生志愿者,哪里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截至2022年12月,襄阳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05万,平均每5个襄阳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在各行各业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我快乐,城市文明成果实现群众共享。如今,襄阳市推进“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0余万册“时间存折”的发放、550多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350多万分的志愿服务积分,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襄阳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时间存折”可对每次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积分,积分达到1500分以上的志愿者,将在“襄阳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襄阳好人”等选树推荐上优先考虑,让“时间存折”有分值、有价值、可增值。不少志愿者看到通过自身努力,让城市更加美丽、让他人生活更加美好、让自己感受到更多快乐,纷纷表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有精神和物质奖励,既有成就感又有获得感”。在襄阳,哪里需要志愿者,哪里就会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用小事大爱抒写最具意义的平凡,成为襄阳最美的底色。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蕴,文明城市离不开每位人民群众的努力与付出。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襄阳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会得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和谐。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