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江珊
“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湖北襄阳,中华腹地的古老名城,汉水中游的现代之都。2023年春节假期,襄阳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南襄盆地、武汉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等区域游客纷至沓来,襄阳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双增长。其中,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唐城、古隆中三大景区三足鼎立,共接待游客近58万人次。文旅市场的火爆也备受关注,频登多家主流媒体。大年初二、初三、初四,襄阳更是连续三天登上央视,迎来文旅“开门红”。
文化旅游业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疫情发生后,全国文旅消费首当其冲,是受影响最大、损失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没有变,由此所催生的文化旅游需求依然旺盛。疫情过后,文旅行业消费将自然而然被释放,“补偿性消费”消费将会随之而来,行业强劲复苏是必然。襄阳市隆中风景区推出“寻梦三国·诸葛亮大婚”实景沉浸式互动游,通过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的历史为背景,以诸葛亮大婚为主线,体验“穿汉服、闹新婚、吃喜糖”,着汉家衣裳,行汉家礼仪,带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唐城景区开展沉浸式互动剧《大唐巡游》、元日剧本杀、国乐潮音蹦唐迪、兔年新春庙会、赏2000株珍品牡丹、走中国最长210米锦鲤福毯、观50余场精彩演艺活动,解锁“国潮”过年新方式;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打造“新春国潮奇幻年”,机甲舞龙、昆仑女团空降奇幻谷,气球舞龙大PK、潮兔彩绘DIY、绚丽烟火大会、胡萝卜运动会、奇幻宇宙游乐设备、沉浸式科技场馆,带给游客奇幻潮玩体验。
城市的拥挤喧嚣、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迫切渴望逃离人造空间,去到丛林山谷、自然乡野,而且这种需求日益显现,因此,深处交通不便、偏僻原生态的乡村逐渐成为人们的出游热门之地,正是这种需求催生了乡居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春节期间,襄阳各县市区也相继推出丰富多彩的高品质农家特色度假产品,带领游客沉浸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体验形式多样的农事项目,让乡村休闲游不断升温。老河口市李家染坊民俗文化村人气十足,来自河南、湖北、广东等地的游客们在染坊艺术中心亲自织染布匹,在老爷车博物馆驻足参观,或是在五星广场、车轮广场、儿童游乐中心嬉笑玩耍。宜城市龙潭小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农家乐业主们推出丰富多彩的农家特色产品,亲子游乐园火爆。谷城县堰河乡村旅游区开展线上年货节,景区内张灯结彩、年味浓郁,门庭若市。谷城县老君山樱花谷、保康县尧治河村、南漳县印象老家等景区吸引大量自驾自助游客。
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我们都说旅游是为了寻找“诗和远方”,对一个地方的文旅事业而言,这意味着端出的“菜品”能否让人驻足,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意味着这一地的山水形胜、人文风貌,能否让人发自内心地点赞。一步一步,春华秋实,襄阳文旅产品和业态日益丰富和完善,初步涵盖传统的观光、休闲和度假等全产业链,旅游体验感越来越丰富,旅游消费链越来越长。旅游“产品库”的拓展、体验感的提升,进一步推动襄阳从“过境地”迈向“目的地”。“诗和远方”可以在脚下,也可以在一座城市共存。围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丰富产品、增加体验、完善业态,襄阳文旅产业将得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谋篇布局,把舵定向。随着《襄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出台,相信襄阳文旅必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交出襄阳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更好答卷。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