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江珊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深刻指出“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1月29日下午,全市奋进“实干年”,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省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实现甩远追兵、逼近标兵、争先创优的关键之年。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关键之年应有关键之为。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稳屋立,柱倒屋塌。”我们需要筑牢信仰之基,就要加强科学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信仰不动摇、方向不偏差,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理想信念,源于坚守,成于磨砺。我们还需要明白信仰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直面难题顽疾,敢于碰硬、敢作敢为、奋勇向前,始终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认准方向砥砺前行,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我们才能在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现实中,有人张口“我是人民的勤务员”,闭口“不打折扣执行到位”,虽然公仆意识叫得响,但在工作中却不把群众当回事,或者“躺平式”留下一个又一个深深的“坑”,或者“瞎折腾”甩下一笔又一笔沉重的“债”。把精力用在务求实效上,重要的是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把民生改善扛在肩上,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我们要有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责任意识,不怕吃亏、不图名利;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发扬“钉钉子”精神,俯下身、静下心,真抓实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拉满弓、铆足劲,当先锋、打主力,朝着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奋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干还是虚干、真干还是假干、善干还是蛮干?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画大饼”、开空头支票,而应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党员干部应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样子、不走过场,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扎实为群众办实事,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每一件利民之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今年是我国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临不少难关要闯、险滩要涉、硬仗要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面向未来,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笃实好学、尊重实际,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们就一定能有更大作为、更大收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编辑:刘洋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