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李彬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完成该院首例Micra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标志着该院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技术又上一个新台阶。
2022年12月底,83岁的刘大爷出现乏力,心跳过慢,当时他并没有重视。半个月后,刘大爷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医生发现刘大爷心跳过慢的原因为三度房室阻滞,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但刘大爷双肺感染严重,且合并了右肺动脉栓塞、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除了肺炎治疗外,需要持续抗凝治疗。而在抗凝治疗不能停用的状态下植入传统起搏器,可能发生起搏器囊袋血肿,甚至囊袋感染。
在肺部情况好转、肺动脉栓塞稳定后,心内科对刘大爷的起搏器植入术方案进行讨论,团队一致认为Micra双腔无导线起搏器(俗称“胶囊”起搏器)是最佳选择,和家属沟通后取得了家属的同意。
2023年1月底,在心导管室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下,李彬团队成功为患者植入起搏器,整场手术不足1小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仅在右腹股沟处有一个不到1cm的切口。
一般传统的起搏器植入手术需要切开胸部皮肤,制作囊袋以植入起搏器,并通过血管植入起搏电极导线至心腔;而Micra双腔无导线起搏器仅有胶囊大小,重1.75克,植入时该起搏器通过股静脉,沿血管送达患者右心室释放,此后,起搏器独立完成传统起搏器的各项工作。该起搏器可抗1.5T/3.0T核磁共振,使用寿命长达8-12年。
此次手术的成功,为患者带来福音。 (任勇)
《襄阳晚报》(2023年2月10日8版)
(编辑:刘洋 审核:李云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