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俗称正月节,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立,有“始建”之意;春,意味着温暖、生长。立春乃岁首,昭示着万物苏醒。虽梅花正浓,但不安的娇兔已挣脱漫长寒冬的束缚开始探头欲出洞,杨柳枝芽萌青吐蕊。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此刻勤劳的农家又开始谋划春耕,恰如我国古代著名农书《马首农言》所载:“打了春,四十日摆条风;风莫风,不上身;打了春,连鞋单布裙;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2023癸卯兔年正好有两个立春节令,言与事符,让我们一起挥手告别寒冬,热情相拥春晖。
花气袭人草木青。立春时节,我们顿感前脚还在踏雪咏梅,后脚已盼来春意。“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先生用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春之生机盎然。其实,客观而言,春天最先是闻到的。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因为春之漫长孕育,所以更显珍稀昂贵,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会格外兴奋、敏感和好奇。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说文》有言:“立,侸也;春,推也”,约从唐朝开始,就有一种说法,大臣们在立春这一天要打春,泥牛鞭散,北斗向寅,祈求着一年的好光景。封建社会后期,市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咬春”之说应运而生,明代《酌中志》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鹊声穿树柳色新。立春三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昭示着力量与希望,若春笋破土、朝阳微露、少女初成。早春时节,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忽然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尽立春前后的朦胧美,相对于草长莺飞、杨柳堆烟的暮春之日,惜时之感油然而生,春光无限好,而早春又是优中择优,“最是一年春好处”跃然纸上。漂泊江湖无人问、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诗圣杜甫对立春的感触颇深,《立春》诗里忆昔开元、天宝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的祥和意境,依靠着追思聊尽节日之兴。庭前鹊声穿树,预感喜事迎头,心情畅快的外出踏青寻春,所到之处满目柳色新,十里春风皆是诗意。
东风拂过好光景。《尚书大传》云:“东方为春,春者,万物之所出也”。东风拂过,破旧立新,让我们重拾信心和勇气,立心,立业,立命,立下一年好光景!立心说,从“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开始,千里宦游、两袖清风,满墙书卷,白天升堂理政造福一方,晚上红袖添香咀嚼书中真谛。立业为立身之本,努力早起、自律、勤奋,通过正向的职业积累,争取早日脱颖而出,不辜负好光景,让事业更上一层楼,收获青春应有的精彩。《康诰》曰:“唯命不于常”,古人有钗待时飞、玉求善价说法,立命待机,绝非偶然。立春后,万象更新,生生不息,欣欣向荣,此刻是创造和改变命运的绝佳时机,抢抓机遇,找准方向,一定能活得如春光般灿烂。
立春,和风煦煦,细雨绵绵,风光独好,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春天,孕育着希望和未来,意味着温暖和生长。春日播种,方有夏长、秋收、冬藏。立春后,迎春启程,向暖而行,绝胜烟柳满神州,一路好光景,一世春风得意!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