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费元法
筷子,中华文化圈最具代表性的餐具,虽然是简简单单两根细长的小棍子,却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启示,承载了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结晶。我们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会学到知明礼、敬长辈、睦邻友,同时也从筷子笔直的外形中看到其刚正不阿的品质,从夹菜的过程中看到其团结协作的默契,从一次次进出油锅中看到其过人的胆识。这样的筷子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
党员干部要学“筷”之“直”,为人刚正不阿,为民办实事。筷子外形直而不弯,被古人视为刚正不阿的象征,唐玄宗在一次御宴上将手中的金箸赏给宰相宋璟道:“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表彰了宋璟像筷子一样正直的品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必须践行好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赢得老百姓的支持与信赖;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一双笔直的“筷子”,公平公正的为群众办实事。“曾经立下清廉志,骨瘦只因从未贪”,筷子尝尽美味,却能做到不沾一丝油水、不留一丝荤腥,干干净净,这就启示我们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才能干事成事,留得清气满乾坤。
党员干部要学“筷”之“顺”,讲求团结协作,为民做好事。筷子在使用时,必须要配合协调好才能夹住菜。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只有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住。工作中同样也要讲求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才能高效完成。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使党和人民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不仅要有“能干事”的精神和本领,还要有“能共事”的意识和水平。要搞好团结协作,党员干部就必须多沟通、多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工作高质量发展。“哪日私心寻独食,珍馐满桌也难尝”,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做一双顺手的“筷子”,更好更高效的为群众做好事,否则,就会像想吃独食的筷子一样,面对满桌珍馐美味,只能眼看而不得味。
党员干部要学“筷”之“韧”,练就过人胆识,为民解难事。筷子适用于各种餐饮场合,无论是传统中餐还是火锅都少不了其身影,面对火锅中的滚滚红油,筷子依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面对当下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必须要具备过人的胆识与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锻造坚韧不拔的精神,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年入手双双并,酸甜苦辣乐先尝”,党员干部要做一双坚韧的“筷子”,更坚决更勇敢的为群众解难事,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挺直腰杆、顶住压力,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否则,有甜头就上,碰困难就躲、遇矛盾就绕,迟早会被“扔到”无人问津的角落。
干事创业呼唤“筷子”型干部,新时代催生“筷子”型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筷子的高贵精神品质, 在品尝人生百味、面对困难苦惑时,都能以一颗“平常心”待之,努力在千锤百炼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建功新时代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