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汉水之畔 奏响时代强音

——2022年度全市宣传工作亮点回眸

2023-03-10 10:02:32 来源:襄阳日报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回眸2022年,全市宣传系统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坚守职责定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用好“统筹+落实+放大正面效应”工作方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亮点1

理论武装扎实深入

严格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服务市委中心组集体学习17次,举办“襄阳论坛”3期,编发《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8期,11名市委领导同志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74次,全市组织宣讲18100多场次,受众120多万人次。开展“加快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征集金点子1200多个。策划开展“襄理襄情”理论微宣讲、党员教育大篷车、巾帼红大宣讲等活动,刊发“襄理襄情”理论文章24篇,拍摄制作理论微宣讲视频13个。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亮点2

主流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借势借力加强内外宣传,聚焦时政热点、突出重要节点、打造本地亮点,讲好襄阳故事,讲好百姓故事,凝聚“一起向未来”的强大正能量。聚焦“喜迎、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精心策划开展20多项重大主题宣传,《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湖北日报》和央视、湖北广播电视台等重要党报党刊党台先后刊播涉襄重要稿件2958篇,其中《人民日报》刊发69篇(头版7篇、头版头条1篇),央视播出371篇(《新闻联播》1年播出22篇),刷新历史记录。

亮点3

媒体融合成势见效

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搭建“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整合600多人的“大兵团”作战力量,探索形成五级宣传矩阵,打造“汉水襄阳”新闻客户端成势见效。依托“防疫襄助”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送疫情防控稿件突破5万篇(条、次),推送“汉水襄评”系列评论文章,每篇阅读量快速达到10万+,为全市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专设“防疫襄助”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收集社情民意1508件,线上答疑1248件,线下协调解决群众急难问题260件。襄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面提升。

亮点4

城市形象出圈出彩

春节期间,制作“虎年城市家书”,在纽约、北京、上海、南京等国内外城市户外大屏展示。新华社客户端刊发《魅力襄阳闪耀全球》,引发120多家媒体平台转发。联合中新社举办“中省媒体看襄阳绿色崛起”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刊发涉襄稿件60多篇,被瑞典《北欧时报》、美国《维加斯新闻报》等境外媒体专版报道。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联合拍摄多语种农业纪录片《襄阳四季》,在境外7个国家、20家电视台播出。襄阳城市影响力全面跃升。

亮点5

典型选树成效显著

坚持从细节入手、用典型引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 榜样的力量”致敬礼,2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人入选中国好人、3人入选湖北好人、8人(组)入选荆楚楷模。在全省率先全覆盖建成13条楷模文化长廊。襄阳典型选树经验获省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在中宣部刊发交流。

亮点6

文艺精品创作再攀“高峰”

实施襄阳文艺精品质量提升工程,修订《襄阳市文艺精品奖励扶持办法》,围绕襄阳人文历史和新时代新作为,重点策划了一批文艺精品。大型现代襄阳花鼓戏《醉美莺河》获得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襄河道坠子《暖心》入围全国“群星奖”,广播剧《问天》、湖北越调《百里丹渠》被省委宣传部列为2022年度重点文艺项目,花鼓戏《水镜先生》、廉政小戏《一夜惊梦》入选2022年度湖北省舞台艺术重点题材创作扶持工程,大型花鼓戏《情醉清凉河》荣获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

亮点7

“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全域精彩

襄阳市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确定以“志愿服务共同缔造”为主题,全域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依托各类志愿者队伍,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精准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印发“时间存折”60余万本,带动开展志愿服务近500万小时,注册志愿者超过100万人,相关经验被《湖北日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

亮点8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襄阳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新举措,组建高规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机构,印发《襄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机构和职责》《2022年襄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点》,完善调整市“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实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天天迎国检+双周拉练+双月模拟测评”“红黑榜评选+双周调度约谈+追责问责”闭环管理,重拳出击,专项整治“‘十小’不文明行为”,每日现场督办、每双周一拉练、每双月一模拟测评。全年解决实际问题500多个,助推426个居民小区完成升级改造。

亮点9

文旅产业发展繁荣活跃

深入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2022年襄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联合十堰、随州、神农架举办2022“襄十随神”文旅发展汇力襄阳活动,形成“北翼齐飞”的强大声势。华侨城奇幻度假区项目、汉江(襄阳)生态城文旅商项目、关圣古镇项目、隆中文化园等53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文旅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355家,实现营收356.2亿元,同比增长11.3%,营收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新增3A级以上景区5家,襄阳北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唐城景区成为省级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襄阳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保康县、襄城区、南漳县、枣阳市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亮点10

宣传“铁军”担当有为

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在党的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干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干部队伍。成功举办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培训班、“宣传干部讲坛”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研讨交流、学思践悟,提高思想工作能力素质。开展襄阳市新闻媒体“蹲点基层调研采访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中省驻襄媒体、市县新闻记者110人,深入企业、镇村110个基层点位进行调研采访,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践行“四力”。全市宣传战线获得省部级荣誉43项。

通讯员 王晓鸣 全媒体记者 胡采棣

《襄阳日报》(2023年3月10日05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李云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