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奏响技能成才强音,壮大技兴产业引擎

2023-04-08 10:06:29 来源:

汉江网评论员刘加学

3月23日,人社部举办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代表马小光、史昆和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获奖选手代表杨书明、姜昊、姜雨荷、马宏达齐聚一堂,深情讲述了各自技能成才的动人故事。让高技能人才走上领奖台、登上大舞台,必将激励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点亮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美好未来。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顶尖技能人才的涌现,有赖于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壮大。要精心谋划和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奏响技能成才、技兴产业的时代强音。

打破低人一等的刻板偏见,让劳动美越唱越响。社会上对技能人才仍然存在着学历低、收入低的刻板偏见。“苦、脏、累”,是外界对技能岗位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正是这些刻板认识的存在,将劳动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让年轻人觉得学技术是考不上高中后不得已的归宿,是没出息的选择,对技能成才避之不及、误解重重,制约着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要打破“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在全社会层面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报国的导向,讲好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们对技能成才观念更加认同,让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成为新时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引导更多青年自信地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在技能成才的新天地中成就精彩人生。

搭好人尽其才的事业舞台,让成才路越走越宽。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当前,社会上不少人仍然认为技能人才只能干一辈子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单一、上升空间受限,没有发展前途。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畅通的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要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坚持以需求培才、以产业育才、以能力用才的导向,加强技工院校与用工企业的对接和合作,优化引、育、用才机制,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评价体系,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相贯通,打破技能人才在管理、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天花板,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让技能人才能够在本行业和本领域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竞相出彩,凭借技能优势完成人生的“逆袭”,实现成长赛道上的弯道超车。

完善名利双收的激励机制,让技能饭越吃越香。在几十年前,人人争着抢着进工厂,是因为凭技术吃饭,有着可观的收入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收入分配与激励政策。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树立技高者多得的鲜明导向,将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福利待遇制度,充分体现技能的含金量。要打破技能人才成功成名的壁垒,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走到台前,站在聚光灯下,收获万众瞩目和齐声喝彩。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各级各类表彰当中的倾斜力度,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推出一批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劳模典范和大国工匠榜样,让技能人才有里子有面子、有待遇有身份,不断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自豪感,让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竞相涌现,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编辑:刘洋 审核:王雨婷)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