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金维娜
1930年11月,胡适先生在上海青年会上以《为什么要读书》为题进行了演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胡适先生的这三点思考,不仅是对当代读书观的探讨,也是对青年人更好生存和生活的鼓励。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获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却卖掉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杰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惊醒过后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不论是古代先贤、革命前辈,还是行业翘楚、时代楷模,都注重通过阅读,思接千载,贯通古今,汲取人类精神营养,最终成就人生和事业的辉煌。
新时代,阅读彰显出全民参与新姿态,呈现出书香文化新风尚。200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2022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通过多元化形式,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殷切寄语:“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阅读以致远,书香以修身。今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各地各部门在建立公共阅读服务阵地,打造群众参与广、影响力大的阅读活动品牌等方面成效显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能够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争做全民阅读的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在品读中熠熠生辉。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