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李昌渠
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敬畏之心,是对世界万物心存敬重、持以畏惧、真诚对待的一种心态。人有了敬畏之心,人生就如同野马有了缰绳之约束而不会任意飞奔,洪水有了河堤之束缚而不会到处泛滥。党员干部心有敬畏,必然会慎用权力,善待百姓。
敬畏法纪不出轨。一个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一员,他可以不信宗教,但对实践、对规律、对法律、对道德、对纪律,不能没有敬畏之心。法纪之于人,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之于汽车,虽然它不时要求停车等候,但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和公众的安全。党员干部如果无视法纪,行为就容易出轨,甚至惹上牢狱之灾。敬畏法纪,就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时刻在法纪范围内履行职责,时刻在法纪规定下生存生活。
敬畏权力不滥用。权力是神圣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共产党人对权力有着更为积极的解读,那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力是把双刃剑,利用权力为大多数人服务,为公谋利就是功,相反,利用权力为少数人服务,为私谋利就是过,就是罪。我们看到,有的领导干部一旦拥有了绝对权力,就失去了约束,对别人的劝告、监督置若罔闻,家长式、“一言堂”,公然破坏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不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都要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下,置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才能做到见微知著,防止因小节变大恶。
敬畏群众不变质。春秋时,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在他看来,“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老百姓拥护支持你,国家就能安定昌盛;老百姓责怪背弃你,那国家就很危险,就要灭亡了。”周成王向尹逸请教对待百姓应注意什么时,尹逸回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伟力蕴藏于民众之中。领导干部如果无视和背离民众,不关心百姓疾苦,必定会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翻船落水。
敬畏民意不回避。如果没有对自然的敬畏,那么地球上将很快不复见青山绿水。如果没有对民意的敬畏,将会导致问题的积重难返,于国于民于己都是有害无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敬畏民意,方知可为与不可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它能照出从政者作风和气度,更能照出从政者对群众的情感与态度。敬畏民意,就要敬畏公民权利,敬畏公众舆论,敬畏公共责任,敬畏社会评价;就要倾听民意,通畅民意渠道,广开自由言路,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就要认真对待民意,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善于将公民的需求转变成各项方针政策。
各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常怀敬畏之心,对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对工作、对职责,对身边的舆论,对他人的评价等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