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张志克
5月7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临泉镇湫河花苑小区1号楼发生一起较大火灾事故,造成5人遇难。次日,吕梁市汾阳市钟楼佳苑三期7号楼发生一起较大火灾事故,造成3人遇难,20人受伤。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居安思危,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各地在行动。
思则有备汲取防灾减灾历史智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中华民族抗灾救灾史。站在历史地理视角看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仅有我们长期处于游牧民族威胁之下,一刻不敢懈怠。正是由于不敢麻痹的“思则有备”精神,文明才得以完整的传承发扬壮大。同样,荒政也是各朝各代挥之不去的梦魇,劝农、薄赋、备荒是封建王朝的题中应有之义,昌盛如汉唐,依然有一批批逐粮天子盛世“就食洛阳”。同样,恰如《白鹿原》所述,乡土中国各地会自发、自觉的广设义仓,以备荒年所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清醒认识到未来还要面临诸多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有备无患释放应急管理体制效能。尽管安全生产事故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限于事后的救援,预防、排查、消除隐患往往显得更为重要。正如墨菲定律所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随着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人口、企业、建筑、各类经济要素、各种生活设施高度密集,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很容易形成灾害链,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五年来,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现,作 为个人,走出防灾减灾救灾“与我无关”无关误区,未雨绸缪,常抓不懈,自觉摒弃“少灾、无大灾”心理,防字当头,防抗救相结合,防灾减灾救灾方案、物资、技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共同筑起防灾减灾救灾有效屏障。
安不忘危铸牢护航高质量发展旗舰。对于一般农户而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之前,“大病一场,一头猪白养”是最真实的写照。受季风迟速、梅雨长短、台风早晚等天象影响,即便是鱼米之乡,也会偶尔出现“十年就有七年淹,还有两年遇干旱,只剩一年是丰年”的说法,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往往只存在于我们的期许中。见微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五年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应急管理部门与数十个单位建立会商研判和协同响应机制,建立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成功实施各类重特大事故救援行动。人人参与防灾,人人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才能筑牢防灾减灾救灾最强防线。
步线行针,策无遗算。防灾减灾不仅是应急之举,更应当进行长远谋划。灾害大考面前,唯有勤演练、勤防范、勤排查、勤宣传,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灾害来临前有准备,来临后能从容应对。客观而言,当前安全生产事故仍处于易发期、多发期,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仍需提升。保人民安全,护一方平安,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让我们谨记海恩法则启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次未遂,1000起隐患,防小灾、避大灾,切实夯实防范灾害风险的基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