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刘田田
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在经历了疫情冲击的低迷后,终于按下“加速键”,从年初沸沸扬扬的“春节游”,到刚落幕的“五一”黄金周,旅游行业全面复苏,“一票难订”“一房难求”又成新常态。在旅游业升温之前,先火起来的是各地的文旅局长们,2020年,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副县长的贺娇龙,通过一段身披红斗篷、策马雪原的短视频,打响了政府官员为当地旅游文化代言的第一枪,随后四川省甘孜州文广旅局局长刘洪在高原山水间的“变装”江湖侠客“帅出圈”,湖北省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以诙谐幽默的潦草造型“丑出圈”……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文旅局长们争相“出圈”,各展风采。
融媒体时代的文旅局长们通过“爆红”的短视频带动城市知名度提升,短期内对擦亮城市名片、扩大城市影响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吸引游客眼球,拉动消费体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何把“爆红”的网络流量变成源源不断的客流量,让本地的旅游经济成为独具特色的“长红”经济,政府和老百姓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深度挖掘当地文旅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要想全方位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单凭文旅局长一己之力打开的网络流量远远不够。一旦调动大家的胃口,就要备好拿手的“招牌菜”,千篇一律的俊山秀水、亭台楼阁,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挑剔”的胃口,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作支撑,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泯然于众。传播历史文化,讲好当地故事,既要有理有据,也要守正创新、自成一脉。为什么大家对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百看不厌?因为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信仰,能够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擦亮城市名片同样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文化更有穿透力和影响力,更好带动旅游行业发展。
其次要充分做好产品衔接配套,科学合理做好服务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旅游产品的规划推广、衔接配套、后勤服务,考验的是当地政府的智慧和决策。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服务保障体系,面对突如其来的游客大军,届时酒店客房紧张、城市交通拥堵,不良商家坐地起价、出租车宰客等等问题应接不暇。任何一个服务或监管不到位而引发的问题,一经网络发酵,后果不堪设想,稍不留意就砸了自己的“锅”,甚至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很多有着良好旅游资源的城市,因为天价商品或“流氓式”捆绑服务,导致口碑一落千丈,旅游经济严重受挫。科学精准谋篇布局,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是旅游行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和关键。
最后要广泛调动公众参与,展示良好的城市人文气息。作为山东省四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淄博的爆红不是偶然,一个没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在今年“五一”期间游客数据榜单上雄居榜首,离不开整座城市的辛勤努力和付出。烧烤专线、局长接站、警车开道、私家车无偿接送……淄博人为了维护城市声誉不惜舍弃个人小利,把温暖和善良传递给路过的每个人,留住游客的从来不是一顿简单的烧烤,而是“好客山东”的人文气息。相比风景和美食,能够留住游客还要靠城市的温度。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用好共同缔造理念服务城市发展,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增强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城市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持续旺盛的人气。
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旅游行业从传统的游山玩水,逐渐走向新潮大众的深度体验,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对旅游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众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风光的城市,在汹涌澎湃的网络流量浪潮中,如何乘风破浪、顺势而上,把文化旅游优势转化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动能,仍需要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编辑:刘洋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