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余子威 通讯员唐家友 陈艳
高考结束后,绝大多数考生放下手中的笔,等待高考成绩,但还有部分考生匆匆赶回教室,又拿起复习资料,备战强基计划。
什么是强基计划?该如何备考?为此,记者于近日采访了襄阳五中2023届高三年级主任靳旭东。
报考:
国家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强基计划是国家与学生的‘双向奔赴’。”襄阳五中2023届高三年级主任靳旭东介绍,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其次,有志于研究基础学科的学生,或对高考成绩满意的学生,可通过强基计划,报考名牌大学。
靳旭东说:“从襄阳近几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有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强基计划,成功进入名牌大学。以北大和清华为例,强基计划的录取分数线比高考录取分数线低15至20分。”
靳旭东介绍,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如下:4月份左右,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考生填写相关材料后进行网上报名;6月7日至9日,考生参加高考;6月25日左右,各地发布高考成绩后,各高校会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考生名单,考生确认是否参加;7月初,各高校组织考核,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各高校会为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订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配备一流的师资。”靳旭东说。
备考:
注意各学校校测要求
靳旭东表示,强基计划遵循“一校一策”原则,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学校。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
其次,与人们熟知的“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未把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考核条件,考生的成绩由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算而来,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学生在确认报考强基计划后,最好不要在高三冲刺高考的阶段为强基计划校测做准备,仍然要以提高文化课成绩为主。高考完后,考生还有近三个星期的准备时间。”靳旭东说。
“强基计划于2020年启动,至今已实施了4个年头。”靳旭东介绍,今年,试点高校已扩充至39所,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目前最主流的形式,各高校会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的4至6倍(大部分是6倍)确定入围名单,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靳旭东说,学生及家长要关注各高校的校测科目,强基计划校测依然以笔试、面试为主,综合素质材料一般作为参考。
应考:
能动笔就是强者
“在考试前,我总会跟学生特别交代,遇到难题不要慌,你能动笔就是强者。”靳旭东说,根据前三年强基计划考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校测题目的难度大于高考,会给没有竞赛经验或数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但请各位学生注意,你难别人也难,大部分人都没有参加竞赛的经验。”靳旭东说,要想在校测中脱颖而出,需要一定竞赛思维,他建议学生要多刷往年试题,找到做题感觉。
参加面试前,学生要多关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增加知识储备。同时,要多关注时事,面试老师可能会问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靳旭东说:“在应考中,考生及家长要注意情绪的调节,抱着‘考上当然好,考不上也没关系’的心态去参加考试。”
《襄阳晚报》(2023年6月20日9版)
(编辑:刘洋 审核:罗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