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杨敬东
近日,“网红青蛙”在襄阳“落网”。襄阳交警一罚一买的处理方式,既保证了法律的执行,又保护了网红青蛙的相关利益,可谓是刚柔并济,让执法更加智慧化、人性化,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起“执法”一词,大多数人心中第一印象是冰冷、严厉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完善成熟,这一印象发生了转变。不管是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中新增“首违不罚”的新规,还是我们襄阳交警的“柔捕”网红青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执法”也可以“以人为本”。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上,国家对于执法队伍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作为执法工作者,不仅仅要依法执法,更要注重执法方式的转变,此时,“柔性执法”正传递一种法治温度,深入人心。
柔性执法应注意“柔性”和“刚性”的平衡。既要谨慎执法、严格执法,不断提升法律法规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执法的方式方法,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保障和实惠。
柔性执法并非对违法行为沉默和纵容,而是张弛有度、宽严相济。相关执法部门在柔性执法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轻处罚不等于不处罚,在体现执法善意的同时,必要的批评教育、口头警告必不可少。同时,柔性执法并非执法“放水”,对于轻微违法的尺度还要拿捏准确,不能让柔性执法成为交通违法的挡箭牌。采用“柔性”这一手段,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执法”这一目的,万万不能因为“柔性”的手段而忘记了“执法”的目的,本末倒置。
执法的刚与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执法是刚中有柔,因为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的底线就是公平正义,法律的刚也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执法也是柔中带刚,执法讲人情、体贴民情、达民之情,不是徇私枉法,而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在“柔性执法”的过程当中更要注意维护法律的刚性权威。如若脱离了“刚性”约束,则“柔性执法”更无从谈起。刚而不柔容易断,法律会显得冷冰冰;柔而无骨容易瘫,法律又变得软绵绵。
柔性执法传递了一种信任和温度。柔性执法在于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去执法,也在于传递出一份宝贵的信任和教化,给予公民合法尺度内的容错空间,同时教育人们自觉主动地对失范行为纠偏改过,这种执法方式,恰恰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递法治的温度,以一种温润的姿态彰显法治的刚性。
执法者的温度要靠“柔性执法”来传递,执法者的善意要靠“柔性执法”来体现,“柔性执法”可以充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彰显法律的温度和人情,法出于仪而威与义,执法者面对老百姓是什么样子,老百姓眼里的法律就是什么样子。
“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善法良治,国泰民安。以法为尺,“有温度的执法”才能彰显法治。“柔性”执法体现新时代的执法温度。只有始终走在“以人为本”的“轨道”上,人民才能真正拥护、由衷认可执法者的执法,共同缔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公共关系。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