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付云
“账号如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主体需持有相关资质并按照规定认证”“涉及公益类内容的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挂购物车等营利性行为”……近日,抖音官方发布公益行业治理新规,旨在进一步规范公益账号及行为,这无疑为促进公益行业发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一直以来,慈善公益都是全社会善良之心、有爱之人支持和关注的聚焦点,不仅体现社会温度,更折射社会文明程度。然而,近一段时间,个别利欲熏心者企图尝试打着“慈善公益”的幌子,找“最穷的村民”、拍“最破的房子”、讲“最惨的故事”,通过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来编造一些不实信息,钻空子、博眼球、蹭流量、赚快钱,这种劣迹斑斑的行为不仅有损公德、玷污了慈善公益形象,更涉嫌网络诈骗,让特定群体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于理、于法皆所不容。
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我国《慈善法》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开展慈善活动必须遵循非营利原则”;即将于12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也特别指出:“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
当此之时,抖音平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更新公益内容治理规范,让那些试图在慈善上动歪心思、寄望于通过“表演”慈善来赚钱的账号“拒于门外”,同时厘清公益和营销的界限,让有资质的公益用户经营者在法治轨道内规范运行,充分表明了一个大众平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实实在在体现出新媒体企业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新规本身突出了现实针对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面对复杂多变、查而不绝的“伪公益”乱象,划定红线、守住底线只是基础,如何让制度真正落地,将纸面上的条文落细落实才是根本。欣喜的是,自新规发布以来,查堵封禁“伪公益”账号、抹除不正当获取的新增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相关监管部门和企业平台多措并举、重拳出击、精细治理之下,有力净化了互联网公益环境,健康有序的公益生态日渐向好。
也要看到,治理“伪公益”,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新规的出台,或许其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商榷、完善,但相信抖音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众对平台的信心,提振对公益事业的信心。我们乐见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切实当好把关者,通过更为严格的制度规范、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化举措,对造假行径持续严厉打击、形成强力震慑,也期待更多网民用户能够增强甄别能力、建立防骗意识,对此类“伪公益”不要轻易打赏,共同维护好良性健康的公益环境。
(编辑:张紫悦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