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华夏第一城池”牵手“千年玉都” 共启一体化发展新征程

2023-08-15 10:18:29 来源:汉江网

汉江网评论员张志克

8月3日至4日,襄阳党政代表团在南阳市考察学习,共话深厚友谊,共商发展大计,为深化南襄盆地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襄南双城经济圈铺路架桥。南襄签署的《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发展行动框架合作协议》助推“双子城”迈出实质性步伐。展望未来,南阳、襄阳两个无论是气质文化还是历史传统都极其相似的古城,必将乘风破浪成为耀眼“双子星座”。

立足文旅资源禀赋“善整合”。襄阳南阳以邻为伴、以邻为善,两地曾共办诸葛亮文化节、共走万里茶马古道、共同铺就西峡冰雪之旅线路。以牵手为契机,文旅文创产业差异发展、交通区位优势互补发展、双城经济圈融合建设等路径日趋明确。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古城联合申遗尝试、木板年画与社旗古建筑互为表里实践,让路在脚下,行者必达。今后,以“功在朝廷,原不分先生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的博大胸怀、枕戈待旦的拼搏精神,借鉴沪杭等沿海文旅先进地区经验,共同挖掘南襄盆地文旅禀赋弯道超车、直道追击、变道超车,努力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

同心共享政务服务资源“勇突围”。今年来,襄阳南阳共同制定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框架合作协议,围绕公安、医疗、社保、民政、交通、市场监管领域,梳理出办理频率高、需求量大、群众获得感强的通办事项,无接触异地网办,无障碍跨域通办,实现共享政务服务资源的目标。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并联审批集成服务合作机制,将需要分段核准的跨省线性项目,通过编制、申报、受理、评估、修编、核准“六同步”,最短时间内审批,提升跨区域重大线性项目核准效率。延伸服务触角,扩大“跨省通办”事项数量与覆盖区域,带动襄阳南阳创业创新热潮、激发市场活力、增加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打通城市间“一码通”等基础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同城待遇”。

聚力培育流域综合治理“新坐标”。南阳素有“中国水城”之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位于豫西南与鄂西北交界处的秦岭腹地,襄阳有2800多年建城史,汉水文化在这里孕育兴起,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中游,享有“南船北马”之誉。秦岭一道同云雨,日月未曾照两乡,共述一段水与城的故事,共续一曲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发展的佳话,南襄在行动。从历史地理视角看,南阳襄阳本就在一个地理单元,山水相连、风俗相近、人文相亲,历史绵密交叠,明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显示,安史之乱后,为防藩镇割据地方势大,行政区划采取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相结合原则。以人口地理视野分析,南襄两地面积约4.63万平方公里,略大于丹麦国土面积,两地人口约1550万,略低于奥地利与匈牙利人口总和。以现实路径看,襄阳南阳极力推动唐白河航运,襄两在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及航运开发方面有多项合作,全方位水资源运用、流域综合治理协同机制呼之欲出。

放眼全国,城市进化论客观真实存在,互联互通才能实现“1+1>2”效应。追忆医圣之慈悲、羊公之仁爱、昭明之文约、范文正之穷达,领略浩然之诗、友兰之境,带领我们穿越数千年,一起触碰襄阳南阳独特魅力。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以开放心态共启流域综合治理、文旅协同发展新征程,加速一体化脚步,推动南襄万亿级经济圈成势见效,从而更好地造福两地人民。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

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