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经济日报》刊发《做好“特”字文章》,报道了襄阳老河口市发展夜经济、沉浸式旅游等新业态,多措并举扩大消费,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做好“特”字文章
野炊、露营、采摘、露天电影……要说消暑纳凉好去处,湖北省老河口市酂阳街道王府洲在这个夏天“火”了一把。“夏天,这里的傍晚特别美,我经常约朋友来拍晚霞。”摄影爱好者李文斌说。
王府洲是汉江流经老河口境内时形成的冲积沙洲,素有“千里汉江第一洲”之称。近年来,老河口市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八一村的月季、府洲村的果蔬、晨光村的百竹、太山村的金桂一起享誉周边。
王府洲四村联合党委书记肖道波表示,今年通过组织青年联谊会、篝火晚会等各类活动,聚集了村子的人气,也提升了名气。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评判标准是流量变留量,在“特”字上做文章是破圈出圈的发力点。近年来,湖北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造了一批优势品牌和“打卡地”。截至目前,湖北已创建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重点县、10个“中国美丽田园”和6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别是今年以来,湖北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全省旅游的一半以上。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乡村增美、百姓增乐的有效途径。
以老河口为例,其根据季节变迁推出特色风景赏花路线,结合农时农事推出研学体验,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发水果季采摘游,策划群众性文化活动点燃乡村夜经济,同时,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积极推动“一带两片三线”各村打造示范点、建设示范片,因地制宜开展村庄建设,依托产业发展与链式联动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老河口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超6亿元,带动3500余名脱贫群众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我们将坚持全域理念,连片发展、链式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村一文化、一村一乡愁、一村一美景,在推动乡村旅游高效高质量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夜经济、沉浸式旅游等新业态。”老河口市委书记曹祖金说。

(编辑:杨淑雅 审核:黄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