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岁的豆豆(化名)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室复查。看到之前为他诊治的心血管领域的专家王锋后,豆豆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豆豆出生后不久,就被查出有心脏杂音。豆豆平时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多次因肺炎住院治疗,而且生长发育速度比较慢,其间,他多次复查心脏彩超。豆豆4岁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遂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
该院儿科副主任王锋为豆豆做了详细检查,在和豆豆的家长沟通后,该院副院长、儿科专家焦蓉与该院心内科副主任李晓妹联手,为豆豆实施了左右心导管检查+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顺利完成。
无独有偶,吴女士(化姓)的宝宝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4.5mm)、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长期接受治疗。吴女士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治疗、预后存在较多疑问,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王锋。吴女士显得很焦虑,王锋不厌其烦地回答她的问题,并安抚她的情绪,同时建议吴女士定期带孩子复查心脏情况。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胎儿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其发病与遗传、母体和环境有关,目前认为85%以上的先心病可能是胎儿周围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孕妇保健尤为重要。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有些宝宝会出现饮奶量下降、呼吸急促、多汗,易患感冒和肺部感染的情况,极少数宝宝可能出现口唇紫绀症状。
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是在体检时被发现的。
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畸形种类及严重程度,医生会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直径较小、无肺动脉高压倾向的继发性房间隔缺损、小的肌部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随访。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创伤小、费用低,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类型,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均可进行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复杂的心脏畸形患者及无介入指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经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已成熟,该技术是在大腿根部穿刺血管,通过特制导管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将缺损或未闭的动脉导管封堵。这一治疗方法较为简便、不用开胸,手术时间不长,患者一般在术后3-4天出院。
(李季)
《襄阳晚报》(2023年9月5日7版)
(编辑:崔怀宇 审核:黄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