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央视财经客户端刊发《小田并大田:告别土地细碎,迎接高标准农田》,报道今年5月,襄阳市襄州区成为湖北省首批小田并大田试点地区,在镇村干部的努力下,湖北襄阳襄州区2346块地,已经合并成1015块。

原文如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土地细碎化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小田并大田”。怎么变?农民愿意变吗?变的效果又怎么样呢?
先整地再并田
村民摆脱地难犁、水难浇困境
湖北襄阳程河镇乔庄村,村民们一直饱受耕地狭长的困扰:地不好犁、水不好浇、农机不愿来,耕种面临重重麻烦。

今年5月,襄阳市襄州区成为湖北省首批小田并大田试点地区,其中乔庄村被确定为七个试点村组之一。从5月份开始,村支书乔占国多次带着群众开会讨论、实地商量如何进行并田。
湖北省襄阳市程河镇乔庄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乔占国:原来多少还是多少,动地不动本。

在镇村干部的努力下,对并田有所怀疑的村民们陆续签订了并田合同。乔庄村有9个村民小组,共623户,其中8、9组是试点组。目前已有78户262.78亩地完成了地块互换,由原先的户均3块田,并成1到2块田。

土地细碎化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宋冲村在乔庄村隔壁,这里的土地细碎化问题更严重,是襄州区七个试点村组中“并田”难度最大的一个村。由于地处丘陵地带,户均地块多达12块。

宋冲村村民吴志龙有30多亩地,分散在十个地方,好一点的地块在路边,最远的一处和邻村交界,骑摩托车去都要十几分钟。
湖北省襄阳市峪山镇宋冲村村民 吴志龙:如果换到路边那肯定好,但你要把我这个田换到别处,肯定我也不干,反正有一定的难度。

吴志龙担忧的问题同样也是村支书张理的一块心病,各家各户的田块太过分散,好坏差别也很大,如果新分的地离水源近、道路也完善,村民们自然乐得接受,反之则会引发矛盾。

原来,宋冲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农田灌溉,由于没有活水,基本上靠天收,今年好多水田都改成旱地作物了,吴志龙说要是水源搞好了,也就无所谓分到哪块地了。

要想推进“小田并大田”,让群众接受新分到的地,首先要让差田都变成好田,这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初衷不谋而合。为了支持试点村屯开展小田并大田工作,襄州区投入四千万元,对参与小田并大田试点的七个村屯2.2万亩的土地,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土地平整、完善井电配套设施、修建机耕道,改善试点村的农业生产条件,这给并田工作提供了极大支持。

记者从襄州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5月份到8月份,襄州区小田并大田试点村组的群众支持率已经从80%提高到了95%以上。

村里小田并大田的事,返乡创业的肖逾十分关注。他的合作社今年刚刚签下一笔3000亩小麦种子繁育订单。但合作社目前只有一千多亩农田,还需要再流转至少2000亩。

以往在襄州区,找到这么大块集中连片的农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并田给了他希望。目前宋冲村试点村组每亩的流转费用是500元,在改田以前,这些地只能以一百到两百的价格流转。肖逾虽然觉得500元有点贵,但是并田之后确实方便机械作业也便于管理。

截至目前,湖北襄阳襄州区2346块地,已经合并成1015块。每户地块不超过两块,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 刘明锋: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使我们全区80%的土地都得到有效合并。

2000变成197
碎田变整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在湖南省汨罗市,小田改大田已覆盖全市15个乡镇,62个村,总投资1.9亿元,小田改大田6.04万亩。

罗江镇罗江村种植大户韩文胜流转的一千多亩土地今年有了大变化,原本2000多块零碎土地在经过整合后变成了197块。

今年春天,韩文胜以每亩3100元的成本改造了1500多亩水稻田,是罗江镇“小田改大田”之后第一个种植双季稻的大户。今年他的早稻产量创历史新高,干谷平均亩产800斤,目前晚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韩文胜告诉记者,田埂太多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而且农药化肥浪费率高达8%以上。并田后,多余的田埂被推平,土地面积扩大的同时施肥更加精准,效率翻倍,农药化肥浪费率也可以控制在4%以内。

湖南省汨罗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推进乡村振兴三个重点切口之一,“小田改大田”,需要花多少钱,又能省多少钱,这笔账算得十分精细。韩文胜改田带来的变化不仅让罗江村的其他村民动了改田的想法,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同行前来考察。

小田并大田后,就可以告别人力牛耕,使用机械化,这吸引了不少返乡创业的青年。付先阳和吴为去年流转改造了好几百亩土地,成为镇里最年轻的种植大户。
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种植大户 吴为:我是600多亩田,花了将近200万元,其中贷款100多万元。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80后潘宝童,去年来到石桥村,流转了全村近4000亩农田。吸引他的,是这里五年免租不要钱的优惠条件。原来,石桥村有了小田改大田的想法之后,就打算找一个有能力整村流转并进行改造的大户来接手,因为整村改造的费用是笔大数目。

石桥村希望以五年免租的方式吸引到种田大户,这样算下来,五年省下的租金刚好可以抵扣第一年改造的开销,对于种田大户来说,还有得赚,对于当地农户来说,提升了配套设施和地力的土地,在五年后的流转费用更高,也没有损失。
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石桥村党总支书记 姚永红:当时积极性都非常高。他是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来设计的,要求也是按照图纸来施工,所以他不只是平整的要求更高,还有补贴主要是用于配套设施。

潘宝童从2022年10月份开始动工改造农田,今年4月完工,六个月时间完成了全村4000亩土地平整,花费了一千多万元。改田的效果立竿见影。
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石桥村种植大户 潘宝童:昨天测产干谷就达到了1700多斤。一年如果全部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一年一亩地最起码赚四五百块钱。

投资虽然巨大,但第一年就实现盈亏平衡。而且亩产最高达1700斤,这片地可是破天荒头一次。
湖南省汨罗市桃林寺镇石桥村党总支书记 姚永红:没有整改之前,那些大户都是亩产1100斤到1200斤左右。

记者在汨罗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当地承包农田100亩以上规模户463人,新增74人,全市早稻承包面积达26万8千多亩,其中大户承包22万8千多亩,同比去年增加近四万亩。
(编辑:王鑫 审核: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