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时评|网络众筹:有难人的“轻松筹”还是有心人的“轻松抽”

2023-10-27 11:41:19 来源:汉江网人阅读

汉江网评论员 周梦娴

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发生一起女童被大型犬扑倒撕咬事件,事发后女童唐某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10月18日,女童家属迫于后续高昂的医疗费用通过某众筹平台发起网络筹款,目标金额200万元。截至18日19时,众筹平台已筹齐200万善款。

“见过筹款20万的,没见过200万的。”“开宝马、住高档小区还需要众筹?”“有难找众筹,为什么不卖房?为什么不找亲友借钱?”“众筹200万,平台抽成180万。”众筹信息一经发布,网络舆论迅速从谴责狗主人、提倡文明养犬转变为对众筹者及网络众筹这一筹款形式的质疑......

网络众筹“筹出”法律问题。在我国既有的实践中,个人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发布的募款比例很大,对相关行为的界定和规范能否引用《慈善法》,是否适用《慈善法》也引起过很大争议。2016年民政部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专门明确了个人发布求助信息的性质,要求公开募捐平台服务商“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但民政部首批公布的其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仅13家。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众筹平台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对捐款项目信息真实性的审核、求助内容是否符合公序良俗的筛查、善款使用情况的监督等。

网络众筹“筹出”监管漏洞。2023年4月某网络众筹平台发布道歉声明,承认其平台筹款顾问李某收取高额“手续费”一事。在医院急重症病区徘徊、紧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之人、以救星姿态出现、声称可以帮助筹得大额救助款,以上操作是筹款顾问的工作流程。如此积极又迫切地“推销”网络众筹平台,是因为筹款顾问的收入,与能不能筹到钱、筹到多少钱有直接关系。部分丧失基本道义和职业素养的筹款顾问,抓住筹款人急需用钱的心理,通过贩卖流量焦虑,把众筹链接推广进行明码标价,打上“救命钱”的主意,已然将大病网络众筹变成了一门赚钱的“中介”生意,经济纠纷时有发生。但网络众筹监管主体责权归属问题,谁来管、怎么管等监管边界一直未能厘清,监管责任也未压实,部分环节还处于“三不管”地带,导致部分人把网络众筹变为求财手段,让公益的性质彻底跑偏。

网络众筹“筹出”道义缺失。真实,是慈善公益最重要的底线。“花360元中介费可轻松发起虚假募捐”,从编写文案、伪造病历到上传资料、实名认证再到多人转发认证,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天衣无缝。一旦出现一起虚假众筹信息,就有千千万万份爱心被消耗导致信任受损,进而产生对捐赠意愿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伤害到那些亟需救助的病人。另一方面,网络众筹不是“网络乞丐”,明明负担得起医疗费,却非要卖惨占用公共资源,甚至边“炫富”边筹款,消耗公众的善意,这样的网络众筹,和坐地行乞没什么区别。

捐助本身是一项善举,线下募捐亦或是网络众筹,都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公序良俗和基本道德规范的约束,这样才能让公众的爱心得到正向传播,使有需要的家庭或个人能够真正“轻松筹”,善款能够真正产生帮助,也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轻松抽”的敛财工具。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编辑:崔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