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郭雪
近日,华北理工大学、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从江西的“鼠头鸭脖”到唐山的卤肉饭里吃出老鼠头,两起发生在高校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件,迅速发酵成为网络热点。高校食堂是学生们的主要就餐场所,高校食堂食品问题不仅损害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安全,伤害学生合法权益,而且会影响高校声誉和形象,形成严重社会负面影响。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管理大于天。像鼠头鸭脖这种“敛财”的学生餐凸显出当前校园治理的短板,追根溯源,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监管不力,学校食堂经营者监管缺位,甚至极个别学校负责人同流合污,伙同“抽肥”。因此,学校需严格落实食品卫生安全校长负责制,建立包片领导、校长陪餐制度,建立校级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小组,坚决做到流程清、台账清、追溯准。严格落实检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从组织管理、卫生管理、操作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监管,切实保障监管效能,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为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当地监管部门须夯实责任,“严”字当头,强化检查和监管力度,提升监管实效。今年10月份,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全要素全环节智慧监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开启了湖北省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篇章,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代化贡献了湖北力量。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重典治乱、猛药去疴,予以最严处罚,运用法律武器强化震慑力度,努力建立让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方位织牢食品安全网,构建“吃的安心”的饮食环境。
“病从口入”语出晋·傅玄《口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的食品安全理念。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这两个主体责任的同时,也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继续创新社会共治模式、更新社会共治机制、发展社会共治力量,真正以更高水平的社会共治支撑起更高质量的食品安全体系。特别是对人民群众极为关心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大违法案件处罚曝光,引导市场化机制健全技术保障,推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鼓励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努力从“单向管理”向“社会共治”转变。
食品安全之弦,须臾不可放松。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园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面对这个问题,只有进行时,没有终场哨。唯有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本清源、久久为功,才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崔怀宇 审核:王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