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敖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新乡贤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基层自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过程中更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乡贤参与乡村振兴。
要利用“党建+乡愁”,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一是发挥党组织作用,聚合乡贤人才。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编织乡贤数据库,吸纳乡贤加入党组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二是建立乡贤包保制度,挖掘乡贤潜力。建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支“两委”成员包保乡贤工作制度,一方面做好乡贤能人的本地化培育,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在外乡贤回乡干事创业。三是给予政治待遇,提升乡贤成就感。建立乡贤联谊会,建立荣誉表彰机制,选树乡贤榜样,对作出贡献的乡贤优先推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高乡贤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要利用“政策+产业”,增强乡村振兴实力。一是整体联动。成立乡贤产业项目服务专班,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实行党组织+乡贤+产业+农户的联动模式。二是村企共建。通过参与盘活资产、捐资助学、投资入股、技术指导等工作,引导乡贤发挥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项目带动。鼓励乡贤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要利用“服务+舞台”,提升乡村活力。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各村(社区)党支部选聘乡贤,创立乡贤之家、乡贤工作室、乡贤驿站等活动阵地。二是提供就业岗位。倡导乡贤帮助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优先吸纳留守村民就业创业。三是激发乡村活力。利用新乡贤群体中退休的教师、教授和党员干部,以品行、威望、特长,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引导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涵养文明乡风。
新乡贤,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村民自治的“促进者”、矛盾纠纷的“协调者”,村民的“传声筒”,党委政府的“联络员”。让我们凝聚乡贤能量,弘扬乡贤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走好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襄阳路径。
(编辑:杨淑雅 审核:王雨婷)






